华为进军万亿汽车产业,上海车展首秀“肌肉”(2)
时间:2019-08-02 20: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而对于外界,华为一口否定造车也顺理成章成为事实。作为通信企业,原本先做好智能终端产品,进而像苹果一样踏足被称为下一代移动终端的汽车领域似乎也合乎情理。然而,复杂的汽车产业链却远非手机、电脑可比的。即便是苹果,其项目也是雾里看花,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 求稳还是冒险? 今天,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必须直面的挑战,包括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在内。 传统汽车产业历经百余年,早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体系。然而,电动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这帮“悍匪”却正提着刀架在传统汽车企业的脖子上,不改变就去死! 终于很多人开始发现,就像是从2G走到3G,简单的功能机开始向智能化改进,汽车从代步工具变成了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互联网产品。与之而来的是在传统的硬件制造能力基础上,企业还需要用软件来定义产品。 但为什么不能像特斯拉一样,直接冲锋挑战传统巨头? 首先,这是华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的典型做法。就如同上文所讲,华为是有边界的,以电子流为中心领域,其他的都将被排除。郑叶来曾用一句幽默的话来形容这种模式,他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是有限的嘛。” 看似好笑的一句话却也引出华为不造车的第二个原因,任正非作为中国商界权威的人物,却也难以免俗。在业务方针上任正非也有过几次保守的预估,他希望公司能更多的聚焦在现有业务主营之上。 现今,如日中天的华为手机业务也曾被任正非极力否定过,不论当时的“小灵通业务”,还是CDMA业务。2002年,张利华曾呼吁华为立项3G手机,然而却遭到任正非的极力反对,并放话谁再提这件事,谁就下岗。 第三,造车?还是参与造车?显然,相比前者而言后者对于华为的吸引力更大。首先,华为在智能终端产业上大获成功已经证明了自己整合并运用软硬件、AI等技术的能力,其次,作为通信行业的巨头,以怎样的方式切入汽车行业也是华为必须思考的,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又有哪一家企业会放弃成为其中一环的机会呢?况且,还属于“外行”。 最后,底层通信技术好比是华为的一把剑,5G就是磨刀石,划开眼前这层纱之后,华为的定位似乎更加清晰。 集体数字化转型,缔造出一片蓝海 回到上文提到的数字化转型,汽车制造产业的市场之大,不言而喻。这就牵涉到“巨人如何转身”的问题,汽车制造商有自己的强项,在机械方面。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背后还需要IT/ICT企业庞大的IT技术,显然传统汽车企业并不具备。 智能汽车行业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做到面面俱到的,除了AI、大数据、通信、AR/VR、语音交互、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之外,传统企业还必须考虑开源节流,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如此一来,科技巨头频频亲密接洽汽车企业似乎也说得过去了。 事实上不只是华为,BAT三家科技巨头都对汽车行业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 在这之中,百度尤为活跃,李彦宏也应该当之无愧成为科技圈中对进军汽车产业最为上心的大佬,经常游走于车企之间。目前百度已经依靠APOLLO开放平台和小度车载OS与宝马、戴姆勒、福特等众多汽车“喜结连理”。 对于腾讯,汽车行业也是其下一站最重要的布局之一,马化腾在去年喊出产业互联网就足以见得,B端市场成为互联网大佬争夺的兵家重地,而汽车产业这么大的市场岂能视而不见?腾讯布局汽车行业的密集程度也不低于其他两家,在其与广汽、长安、一汽、吉利、东风、比亚迪等车企的合作中,马化腾多次亲自到场,从侧面也可看出腾讯对与车企合作的极强意愿。 阿里在汽车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斑马网络就是由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合资组成。另外,围绕着汽车,阿里的产业布局也包括了地图、AI能力、云计算、芯片等产业,几乎除去传统造车技术都有所涉及。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特斯拉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汽车企业的产品,同时相应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改变。这才使得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版冒出,借此契机希望从传统的造车巨头口中分得一杯羹。 但华为真的甘于只做车联网供应商中的第一吗? 年初时,有消息爆料华为轮值CEO 2019年内部表态:“过去外界传言华为要造车,华为也从没明确地对外表态不造车,只因那时我们对是否造车还没形成清晰共识。我们研究4年,把未来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整体架构和关键技术基本摸清楚了,未来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汽车,除了底盘,4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外剩下的都是我们拥有的技术。” 除了底盘、轮子、外壳和座椅之外,自动驾驶汽车还有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