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行走千里黄河两岸:秋日今又是,滩区换了“人间”(2)
时间:2019-09-25 13: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百姓上楼前,这里的地标是“迁建指挥部”。党旗一挂,胸佩党徽,举拳宣誓,干部们就干了起来。自此,王建军一天也没休息过。今年元宵节,他开会开到晚上8点,回到家手机也响个不停。妻子嗔怪道:“你还是回指挥部吧,在家也不安生。” “从没干过这样的活。激情燃烧的气氛像黄河的洪流,里边的每个人都跟着跑,想歇歇脚都站不住。”新社区施工单位、山东中工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孙汝江说。 戴庙镇,曾在东平县14个乡镇综合考核中长期垫底。经历大迁建淬炼,2018年其排名升至第五。 焦园乡,20多年来在东明县乡镇综合考核中一直倒数,被戏称“不得倒数第一,就算创造奇迹”。经历这次迁建,干部作风变了、本领长了,该乡连续两年考核都夺了全县第四。 丰收,是果实与大地的深情。 刘运科总念叨戴庙镇干部刘振元。今年7月,刘运科提出要办助残养兔场,刘振元四处打听,帮他选址,开私家车拉着他,1个月看了6个地方。“他没吃我一顿饭、抽我一根烟。”刘运科说。 按照东平县滩区迁建的“十步群众工作法”,每一户百姓,党员干部都要一一对接面谈。张斌,戴庙镇常务副镇长,把1409户人家走了个遍,家家户户的搬迁进度都印在他脑子里。 24日下午,滩区7个村共用的西辛小学放学,张斌忙完事出村,在校门口跟接孩子的村民打招呼。 “那个单子给你了吗?”“给了。” “你也接孩子,这么近还接啊?”“接啊,孩子还小。” 彼此不称姓呼名,短短几个字,没头没尾,你知我知,像邻居拉呱一样自然。 “四千人、一个家”,迁建新社区挂着标语。张斌深知这句话来之不易。十里堡村有位村民,因为与村干部有积怨,不同意搬迁。张斌一人递一个马扎,招呼大家坐下,谈了好几次,终于化解了。这个村民还加入了村里的群众工作组,主动做起了别人的工作。 “这次迁建,很多矛盾化解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将来干啥都顺。”张斌说。 记者在新社区遇到了曾在指挥部看门扫院的赵金武。看到指挥部的党员干部,白天走村串户、盯靠工地,晚上开会研究事儿,常常凌晨一两点才睡,他说:“咱老百姓自家建房还知道累,人家党员干部自己图啥了?真不易!” 利津县陈庄镇8个村进行旧村台改造提升,指挥部就设在一线。干部扛着液化气罐、搬着锅进村,中午煮白菜豆腐,边吃饭边开会布置工作。群众看在眼里。村台改造要清理周边树木,前进二村村民盖立臣一听,二话没说,跳上拖拉机,套上粗绳,将自家十几棵树全拽倒了。 金黄的玉米,红红的高粱,丰收的喜悦洋溢在黄河滩。 “搬离了‘水窝子’,拔掉了‘穷根子’,祖祖辈辈没能实现的梦想,圆了。”与新中国同龄的刘昌平说,共产党办了历朝历代没办成的大事。 刘昌平要搬上新楼了,他所在的东平县将提前1年完成迁建。黄河入鲁第一村的陈思温,明年才能搬入新家,东明县为保证建筑质量,把新淤村台沉降时间延长了。不过,陈思温没有着急,他的新房子和他的好日子一样,稳稳的,就在眼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