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觀察】汽車經銷模式需要改變了
时间:2019-11-13 10: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原標題:【產經觀察】汽車經銷模式需要改變了 對於許多汽車經銷商而言,這個秋天不好過,預想中的汽車銷售旺季“金九銀十”並未到來。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10月,國內汽車經銷商預警指數為62.4%,環比9月上升3.8%,為今年第二高,第一高則是今年2月份的63.6%。要知道,2月份作為春節期間,本來就是傳統的汽車銷售淡季,而秋天本來是汽車銷售的旺季。一般來說,庫存預警的指數警戒線為50%。 事實上,汽車經銷商的苦日子,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根據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的數據,去年有53.5%的汽車經銷商虧損,已經超過半數。而從2016年到2018年,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汽車經銷商連續3年虧損,這一狀況並未在今年上半年出現轉機。 汽車經銷商經營狀況不佳的大背景,則是近一段時期車市整體低迷。根據1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1~10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4.4萬輛和2065.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4%和9.7%。導致車市低迷的原因是多重的,許多並非汽車經銷商所能左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汽車經銷商在市場逆風的情況下就隻能坐以待斃,並無改進的空間。 對於流通行業而言,進貨之后再銷售,利潤就在價差之中。而對於國內許多經銷商而言,價差是倒挂的,進價高於零售價,流通商的利潤需要靠主機廠返利,為了獲得更多返利,經銷商不得不接受主機廠的各種條件,這樣的廠商關系,顯然讓經銷商處於被動地位。在市場環境有利時期,經銷商唯恐拿不到緊俏的車源,不得不與主機廠維持較好關系,而當市場放緩乃至收縮之時,潮水退去,問題就全出來了。 其實,舊有的汽車經銷模式,已經不太適合當下的銷售市場了。 一方面,國內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期進入存量期,消費者對汽車的持有成本在上升,特別是在一線城市,這一成本不僅僅是指標管制下的獲得成本,也包括了停車費、通行費在內的使用成本。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不再盲目增加名下汽車數量,因為買車容易,買到車庫不容易,而是以舊換新,這些二手車也從一二線城市流入三四線城鎮,擠佔了新車交易的市場份額。但是,對於這樣的市場變化,許多經銷商二手車業務依然欠佳。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和新零售的興起,商品的推介和銷售方式都在變化,誠然汽車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受到一定的沖擊影響。像過去一樣,在城市黃金位置開個暢銷汽車品牌的銷售店、坐等顧客盈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目前,一些汽車經銷商面對市場環境變化,已經在試圖擁抱改變,包括增加各類汽車服務性業務,拓展二手車交易業務,以應對存量市場。隨著經銷商改變,汽車經銷模式也需要變化,主機廠應當意識到,過去造出車來就有人買的時代,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趙昂) (責編:左瑞、鄧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