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2)
时间:2019-11-19 06: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对人伦悲剧的共情,是这次大家转发“梅姨”照片背后的动机。尽管这是一个乌龙,但大家对儿童拐卖的痛恨,应该得到理解,而这也远远谈不上主动“传谣”。 相关部门也要看到这层共情心理,在尽快对“梅姨”事件答疑的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对儿童买卖的打击力度,让更多家庭免于“妻离子散”的悲剧。 三、打击“人贩子”道阻且长 近年来,公安、司法部门为此已经做出不少努力。 早在2011年6月1日,公安部就出台规定,全国公安机关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要求县、市公安机关接到儿童失踪警情后,要多部门、多警种联动合成作战,刑侦部门立案开展侦查要快。 而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对医院婴幼儿拐骗情形、以婚介为名,非法扣押身份证,非法出卖妇女的行为等具体情形做了规定。 同样在2016年,公安部上线了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该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儿童失踪信息推送至失踪地周边一定范围内,让更多群众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线索,协助快速找回失踪儿童。 截至2019年5月15日,该平台共发布儿童走失信息3978条,找回3901名儿童,找回率为98%,其中解救被拐儿童57名。 而在民间,一些公益组织,也用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力量帮助家长寻找孩子的线索,给这些被拐卖儿童的家长带去了慰藉和帮助。 只要有一个儿童被拐卖,留给家长和社会的就是无法抹平的心理创伤,所以,加大对儿童拐卖的打击力度,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需要办案部门、公益组织和社会大众的联动,以合力拱卫儿童的安全,而在这个过程中,民众对“梅姨”的关切,其实也是一种大众关注儿童保护的象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