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离大众消费还有多远
时间:2019-11-29 12: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11月26日-28日,由国家大剧院发起的“2019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正式举办,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从业者共同探讨交响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可以发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交响乐虽然已逐步积累一定规模的受众群,同时也有优质乐团及相关作品陆续诞生,但相较其他演出类型,观众规模仍相对有限,如何进一步开拓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业内探索的领域。 根植城市培育受众 转眼间年底将至,一系列新年演出也整装待发,并相继开启售票等待观众的到来。而在各式新年演出中,交响乐是不可缺少的演出类型之一,吸引越来越多观众的目光。国家大剧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宁表示,交响乐在欧美有着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而近几十年来它在中国这块东方土地上正呈现着生机盎然的发展态势,爱好交响乐的观众与日俱增,一批优秀中国作曲家正在崛起,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喷涌而出,中国职业交响乐团在快速成长,全社会对于音乐教育投入也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交响乐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得到业内的认可,但同时仍能发现,与其他部分文化产品相比,交响乐的观众规模仍相对较小,如何进一步开拓受众群,吸引年轻观众、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发业内的关注。 王宁表示,交响乐发展要深深植根于城市当中,“回顾交响乐走过的历程,始终与城市化紧密相连,一个乐团往往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文化符号,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质。同时,交响乐又必须植根于城市之中,在城市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家大剧院围绕根植城市而进行了诸多布局,并每年策划推出五月音乐节、漫步经典音乐会,携手艺术家走进社区、走进地铁、走进学校,让音乐进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而在培育年轻观众方面,美国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团长安德列·格雷米耶则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并表示,“在美国、欧洲吸引年轻人也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为了接触更多年轻观众,我们选择提供更便宜的票价,同时倡议让学生和我们一起合作管弦乐团和音乐,从而让更多年轻人观看表演,此外我们也会评估这些计划运作的效果,并进行适应和调整,从而逐步培育年轻观众对交响乐的兴趣”。 完善配套保证体验质量 如何抓住观众持续扩大市场,是交响乐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若要引起观众对于交响乐的兴趣,建设优质音乐场所并带给观众高质量的音乐体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捷杰耶夫认为,在中国建立新的音乐场所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我的经验是如果一个大的城市,或者是一个中等城市有一个新的音乐厅,或者有新的歌剧院,可能超过50%的观众有兴趣来看新的场所。此时相关的组织者如果想要确保观众不只是来一次,而是在未来会再次来此观看演出,并成为常客,此时保证音乐场所的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优质音乐场所并非一定是线下的实体建筑,线上音乐平台也涵盖在内,因此音乐平台如何让音乐在播放过程中实现更好的音质,并让人们能够在多元生活场景中欣赏音乐,也成为了推动交响乐发展的主要方面。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团长詹姆斯·威廉姆斯此前曾进行过相关调研,并给予被调查者一系列选择,让他们选择想要去体验管弦乐的地方,并给这些地方评分,结果显示,20%的被调查者想要体验管弦乐最好的地方是音乐厅,这种现场体验感很重要,但同时人们也希望在旅行的时候体验管弦乐,希望把音乐带在身边,在每天通行和旅行的时候都可以听到管弦乐,尤其是人们坐飞机的时候,也特别想要听管弦乐,“这个结果显示,有些人喜欢在家听管弦乐,尤其是创意时间,比如说读书、做饭的时候喜欢听管弦乐,人们希望以不同的形式,而不想只是在音乐厅才可以享受到美妙音乐”。 持续创新拓展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