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积分”完不成 大众、奔驰、丰田们开始糊弄了?
时间:2019-12-09 11: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出身的尴尬,也让油改电车型存在先天不足的劣势。 在被称为车市风向标的广州车展上,已经或即将上市的新能源车型,是各家车企绝对的流量。 据统计,本次车展亮相的新能源汽车达182辆,相较于去年增加了30多辆。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能源汽车中,有一批车型的身份比较尴尬——虽是新款电动车,却长着旧款燃油车的脸,那就是油改电车型。 这类车型多出现在合资品牌展台中,如奔驰EQC、一汽-大众的纯电版高尔夫和宝来、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等。 油改电车型,就是车企将已量产的燃油车动力系统替换成三电系统,车企无需重新投入设计、开发以及新生产线的打造,也让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这类车型的竞相涌出,或许有应对市场和政策的仓促无奈,但在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背景下,这些车型的弊端和低竞争力,也将逐渐被放大。 应付“双积分”政策? 一定程度上,油改电车型是车企“仓促”布局下的结果。 资深汽车分析师林示表示,油改电产品,承担着开拓市场、填补纯电车型空缺且为各自企业缓解“双积分”压力的多重任务。 根据《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要求,2019年,车企的新能源积分所占比例要达到10%,2020年的积分所占比例为12%,如果积分不达标又未抵偿负积分,车企将面临被暂停申报汽车目录、停止部分传统汽车车型生产或进口等处罚。 在严格的规定下,积分的计算方式和积分排名,都牵动着车企的神经。而真正的考核2019年正式开始,所以用新车换积分,成为车企必须采取的方式,尤其是合资品牌。 今年7月,四部委公布2018年度企业积分情况表,排名倒数十位的企业中,大部分为合资车企,上汽通用垫底,丰田、长安福特、大众等品牌的燃料消耗量积分也为负积分。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这些车企必须快速上马纯电车型的原因。在纯电版高尔夫和宝来上市前,一汽-大众品牌并没有纯电动产品,丰田至今也没有挂着丰田标的纯电动量产车,北京现代此前发布伊兰特悦动EV,面向的则多是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 对比之下,2018年全球畅销的十大电动车型中,自主品牌销量占据半壁江山,长期缺位新能源市场,也会损害合资品牌的市场形象。 今年11月,车企又收到了必须加快新能源车型布局的信号。工信部装备中心《关于乘用车企业提交2020年度积分预报告和平行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核算2018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的通知》要求,12月20日前,各乘用车企业要递交2020年度积分预报告,内容包括本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预期达标值、预期实际值和新能源汽车积分预期值等。 政策和市场叠加,合资车企必须在短时间内拿出新能源汽车,而在此前没有扎实技术和产品基础的前提下,“油改电”就成为了一些车企的主要做法。 一位大众汽车集团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上市几款纯电车型的目的之一,是为引进MEB平台车型积累更多电动车的生产与售后服务经验。 “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激烈,前期自主品牌大量的产品导入,更是对合资品牌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在中国汽车市场中抢占市场份额,是一个很严峻的课题。”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樊京涛表示。 过渡产品难讨喜 出身的尴尬,也让油改电车型存在先天不足的劣势。不论是对比燃油版本,还是全新开发的电动车型,它们的市场竞争力都难言有优势。 以一汽-大众推出的纯电版高尔夫为例,这款车基于大众的燃油车平台MQB平台打造而来,虽然大众方面反复强调这个平台的灵活性,但无法否认的是,纯电高尔夫的整车质量,要比传统燃油版重330千克,达到了1.58吨,一些观点认为这对整车的转弯等操控性或有影响。 一位汽车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油改电车型无法在设计之初考虑到电动车与燃油车不同的安全需求,所以也更容易产生安全问题。油改电车型电池组一般按照燃油车底盘做成异形结构,但三电动力系统的体积要小得多,理论上会造成发动机舱结构强度降低。 除了性能存疑,性价比低,是这类车型的通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平行进口20款墨西哥版奔驰G63评测体验
- 下一篇:奔驰第三季度在中国售车超18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