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 MQ! 峰会:一场属于创新者的盛宴
时间:2019-12-09 21: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谁还有问题?」奥迪中国总裁武佳碧(Gaby-Luise Wüst)演讲完毕后,主持人问道。观众席上有人举起了手,于是主持人把话筒扔给了他——没错,是扔。 话筒是一个白色的海绵盒子,在观众席上,嘉宾演讲结束之后观众可随时举手提问,主持人就会把话筒扔过去。整个会场氛围极其开放,比起峰会这个名称,MQ! 更像是一场业内人士的讨论会。 MQ! 峰会现场 | 现场拍摄 MQ! 峰会的主角是奥迪,这是第三届奥迪 MQ! 峰会,却头一次在中国举办,充分显示出奥迪对中国市场的热忱。每一次的 MQ! 峰会都对「未来出行」进行过热烈探讨。在中国,这个对于创新有着更高要求的地方,奥迪显然希望能够充分吸取经验,并将之带向全球。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武佳碧手上拿着一块表,这是多年前一位北京的朋友送给她的。 这块表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每分钟 60 秒来计算,而是每分钟 40 秒。40 秒一到,下一分钟就开始了。 这是中国给武佳碧的感觉:在中国,一分钟里能做的事情比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要多得多。在科技创新方面,武佳碧认为,中国市场与中国用户对创新的接受度极其之高,带来了极快的发展节奏。 在德国,如果有人想创新,人们最有可能会问:「这有用吗?有人证明这确实有用吗?」而在中国,如果有人想创新,人们会说,「这必须是新东西——是人们都没做过的!」在中国,创新就意味着敢为人先。 武佳碧对于中国的创新精神十分着迷,不仅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强劲的汽车市场,占据了奥迪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中国对于未来出行产品的渴望十分强烈。 奥迪中国总裁武佳碧 | 现场拍摄 单就自动驾驶而言,麦肯锡之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有 73% 的中国人与家人一同出行时,对自动驾驶技术持开放态度。「中国人的思维以及精神面貌都非常的开放,对新想法、新创意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给『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正是因为拥有这样勇于尝试新事物、常保一颗好奇心的态度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去接受新事物。」武佳碧告诉极客公园。 而在新的变革期,无数新公司涌现出来,形成庞大的「新势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造车势力」如果不想被淘汰,必须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转型。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在 MQ! 峰会上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阐述。对于未来出行,他表示:「未来汽车行业将出现三大变革: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及自动驾驶。凭借自动驾驶技术,人类将节省约 9% 的时间。」 对奥迪而言,面向未来创新,前提是迎合主旋律。而这个主旋律就是数字化与电动化。2019 年 11 月,奥迪旗下首款纯电动汽车 e-tron 正式在中国上市,成为奥迪中国转型战略的首款产品。但深究其背后的含义,奥迪的转型策略绝不仅仅是几款车而已,而是整体认知的转变。 奥迪首款纯电动汽车 e-tron | 现场拍摄 「对于整个汽车产业来说,现在都面临转型的问题。过去,很多汽车厂商的思维模式都是要发展得更快,走得更远,或者做到更大的规模。但现如今产业环境下车企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这样的发展模式了。因为消费者期待的不仅仅只是一辆车,而是一种更好的、全方位的出行解决方案。」武佳碧在接受包括极客公园(ID:geekpark)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对现在的汽车厂商来说,为了应对这种转型,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 创新之路 奥迪在中国近 30 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然而在即将向中国市场交付第 600 万辆车的档口,却赶上了全球席卷而来的新变革浪潮。 毫无疑问,巨头向新的领域转型,同样会遭遇到不少困难。武佳碧告诉极客公园,短期内在竞争中如何维持品牌与产品,长期如何在自身与面对行业应对转型,都是她带领的奥迪中国团队面临的挑战。 在底层的思考之上,怎样更好地制定策略,是一个大问题。细分到中国市场,奥迪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本地化创新? 在 MQ! 峰会上,我们可以从很多技术或产品的展示中看出奥迪在本土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