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烙画非遗传承人陈亮: 勾画纸与火的艺术

烙画非遗传承人陈亮: 勾画纸与火的艺术

烙画非遗传承人陈亮

  “烙画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不需要其他颜色,只有棕色,而且这种棕色是无法替代的,当时我就认为这个东西太有特点了,虽然没有丰富的色彩,但是却有独特的韵味。它的美,是彩色无法替代的。”说起烙画,63岁的陈亮神采奕奕。

烙画非遗传承人陈亮: 勾画纸与火的艺术

陈亮在鸡蛋上烙画邓小平人像

  油画就是所有的童年

  陈亮的老家位于河北省,由于父亲在烟台莱阳当兵,他后来跟随父亲一起定居莱阳,之后就一直生活在莱阳的部队大院。那会儿,与他同院的邻居哥哥非常热爱油画,他就整天往邻居的屋里钻,往往一呆就是一整天,也不觉得无聊,反而觉得有趣。

  莱阳县城里的艺术馆,也是他的“游乐场”。“那会儿有事没事就喜欢跑去玩儿,那里面有很多绘画好的老师,没事儿我就跟着里面的老师学,小时候买不到锌钛白,我就用白油漆自己勾兑,代替着画。”就这样,从小热爱绘画的陈亮慢慢有了一定的美术功底。

烙画非遗传承人陈亮: 勾画纸与火的艺术

陈亮烙画作品

  陈亮与烙画的不解之缘

  陈亮早期在济南军区警卫营当了三年兵,1979年复员到地方工作,最初部队对他的安排是到公安任干警,但他却拒绝了,而是选择了与他爱好相匹配的美术,来到了烟台市工艺美术公司工作,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活。

  “其实到烟台工艺美术公司工作期间,并不是真正的每天在进行创作,因为我做的是管理,上班时间有工作要做,真正创作的时间其实都是在晚上,那会儿工作和爱好其实是分开的。”

  陈亮第一次见到烙画,是在回河北老家探亲的时候,偶然间看到爷爷在芦苇编织的席子上烙画,他看到后,被这个特殊的棕色所吸引。

  “我叔叔家的哥哥在老家是专业做烙画的,烙的很好,在当地小有名气,我其实受他的影响很大。”那个年代,因为家具上的装饰很少,很多人都把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等图案烙在家具上,作为装饰。

  陈亮在工作期间,曾去北京学习了三年的工艺美术管理。学习期间,北京美术馆的展览他每个周都会去看,当他看到美国波斯顿油画展时,他当时就决定放弃油画,把注意力转移到烙画上。“因为中国的油画来源于西方,但是烙画却起源于中国,我当时认为烙画虽然画的人很少,但是潜质很大,用处也很广,虽然是个小画种,但是我相信会成为一种趋势。”

烙画非遗传承人陈亮: 勾画纸与火的艺术

陈亮烙画作品

  陈亮的烙画创作历程

  1997年,陈亮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集中精力创作烙画。烙画又被称为“火笔画”或者“烫画”,传统的烙画最早是在木板、三合板、红曲木、白曲木等材质上完成。后期材料慢慢越来越多,每次遇到一个新材料,他就会对材料进行赏析,根据材料来进行创作,去充分体现它的艺术价值。

  2006年陈亮开始在大板纸、牛皮纸上等各种各样的纸上开始尝试烙画,在原材料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但是他不甘于止步于此,开始尝试在宣纸上作画。在创作中,渲纸很薄,很容易烫坏,他就反复尝试,在每次的失败中寻找原因,从工具上、材料上去探索烙画的技艺。

  “在进行宣纸烙画创作时,难度在于宣纸太薄了,除了掌握火候之外,还要求注意力十分集中,只要有一丝的恍神,纸马上就坏了。”后来他总结出速度和热度都很重要,热度太低颜色上不去,慢慢他寻找到了规律和技巧,用速度来控制温度,慢慢的他就寻找到了技巧,也有了新的突破,宣纸工笔烙画成为了他的拿手绝活。

  “一般买来的的电烙笔在用的时候根本不实用,有的线条走不出来,晕染的时候晕染不出来那个味道,我就自己慢慢对工具进行改良。”除了在原材料上和工具上进行创新,拥有雕刻功底的陈亮还将烙画与雕刻结合到了一起,呈现了雕刻与烙画的完美结合。

  在陈亮创作的作品中,大胆运用柔和的色彩、明暗的变化、凹凸的对比、深浅的过渡,无论是山水风光、花鸟动物的泼墨抹染,还是人体与静物的质感肌理,都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烙画非遗传承人陈亮: 勾画纸与火的艺术

陈亮烙画作品

  陈亮心中烙画的传承与前景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