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丨2019汽车后市场:万亿级市场,“巨婴”待成长(2)
时间:2020-01-04 01: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经过大量的模式创新尝试,后市场的玩家和资本都开始回归理性。后市场服务本质上离不开“厂、货、人”,不管是汽配还是维修,本质上都需要由“人”来提供“服务”,这也决定了后市场单纯依赖线上流量是不可取的。 因此,重塑线下生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回归汽车后市场的商业本质。 箭冠汽配董事长张国京表示,在现在已有1000家门店的基础上,到2020年要开到2000家门店。而大唛养车目前在营业的门店为70家,大唛养车联合创始人白文国表示,三年内门店数量要达到1000+。汽车超人在2019年内连锁门店将达到1050家,而根据其规划,三年内的新零售门店将达到5000家。 可见,线下扩张的趋势或将从2019年延续下去。大唛养车联合创始人白文国一句“线下规模化才能说明在后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说出了各家的心声。 后市场中一片蓝海,暗潮汹涌,没有一定的规模则很难在市场上掀起风浪。 线下扩张只是线下生态的一部分,规模形成之后,建立标准化也成为了摆在汽车后市场玩家眼前的事。当前的汽车后市场没有严格的标准化服务体系,个体间差异巨大,被广为诟病。2019年这一年,汽车后市场也在努力摆脱“乱象丛生”的标签。 汽车后市场,本身就是零售行业和服务业的结合,而新老玩家对线下业务的颠覆,焦点也离不开标准化的产物与效劳。 维修行业协会汽车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学辉指出,4S店受限于单一的厂商授权,难以实现多品牌的集群售后维修保养等服务,而小作坊由于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实现消费者需要的标准化和透明化。 目前,后服务市场在产品和流程上都不具备透明性、假货问题丛生、市面上配件质量也良莠不齐,更不用提保证服务品质,汽车后服务市场的信任危机也多由此为导火索。行业和监管部门逐渐意识到标准化的缺失,给后市场带来的问题。 2019年3月28日,保险行业率先发力。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发布《机动车保险车联网数据采集规范》《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第3部分:车身覆盖件》《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第4部分:车辆外后视镜及附件》及《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规范第2部分:覆盖件钣金工时》四项协会标准。四项标准聚焦于扩大保险科技应用、提高服务质量。 后市场企业中最早击中痛点的是途虎养车,2018年,途虎养车已经联合人民网,共同发起了“汽车后市场·诚信服务联盟”。2019年5月,途虎养车首次发布服务标准开放平台和服务标准评价体系,其中包括技术施工标准化、服务流程标准化、管理运营标准化,以及线下的监督与反馈流程。 途虎养车/亿欧网 阿里在2018年入局汽车后市场之后,动作不断。2019年3月,天猫车站认证体系正式发布。该体系由天猫车站携手TUV南德权威认证机构,从五个维度,以国际标准对汽车维修保养门店进行审核。 政策也开始催熟汽车后市场的服务。2019年8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通知正式出台。该项规定主要为了提升机动车维修服务水平,加强信用监管和监督检查。 后市场中,二手车同样占据了不少的市场份额,然而,二手车本身的非标化属性却成为了后市场的症结之一。2019年3月份,瓜子二手车开始率先发力,提出了“干净模式”,试图通过云评估、引入第三方数据等多项措施,实现车况透明化。“云评估”是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的云端检测数据分析平台,由评估师以更高效、更可控的流程对车源进行检测数据分析和线上化评估。 由于后市场特有的“物理空间”属性的限制,回归线下和制定标准都是行业回归冷静的表现,也是当下最稳健的路线。线下的规模帮助企业在后市场的赛道中站稳了脚跟,站稳的基础上,对于标准化的深耕细作、潜心服务都有利于在赛道中跑得更远。 走出去二手车同样是后市场中重要的部分。当下,国内新车市场压力较大,急需产业的正向循环、盘活二手车市场,二手车出口行业为行业打开了一扇窗。 在此之前,我国二手车出口业务长期以来基本为零。而日本每年出口二手车在130万辆左右,达到全国二手车总交易量的25%左右。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382万辆。如果以日本数据为参考,二手车出口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并为刺激新车市场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