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 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文明新风耀乡村
时间:2020-01-20 01: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大众网·海报新闻淄博1月19日讯(记者 李兆滨 通讯员 张运波)近日,2019年全省城乡环卫移风易俗电话满意度测评结果出炉,桓台县总成绩全省第24名,相比2018年全省第40名上升16个名次;全市第2名,相比2018年全市第6名上升4个名次,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该项指标列同组第1名。从田野到农家,从生产到生活,文明之风吹遍农村千家万户,文明之光照耀了整个桓台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桓台县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载体,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村民文明素养,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农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文明新风扮靓乡村“颜值” 近日,记者来到起凤镇乌东村采访,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水泥路面,高大整洁的房屋,文化墙上写满了礼仪用语,村民们正在广场上排练节目。作为省级文明村,自去年以来,乌东村着力提升村庄文化内涵,深化文旅产业融合,依托乌河畔发展历史文化寻根游,以农村老房子、空闲地为平台,沿河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乡村大舞台、村史馆、馒头房等,集中展示了村庄历史文化风貌,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 走进全国文明村——果里镇后鲁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美丽乡村的“高颜值”画卷:环境整洁,道路宽阔,村民精神饱满,广场上歌舞飞扬。近年来,后鲁村“两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出了人文、和谐、幸福、宜居、文明等“五个建设”目标,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了“新颜”。该村新建的居民社区采用园林式设计,一步一景,小区外围以前是垃圾山,经过清运治理并进行了绿化美化,形成了一个种满柏松、国槐、黄金柳等观赏植物的带状公园,村民居住区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小区。 文明不文明,关键看环境。近年来,桓台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五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通盘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将“户户通、巷巷亮、街街净、家家暖”作为乡村振兴“八位一体”模式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快“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保障群众安全出行。不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对社区环境、建筑垃圾进行专项整治,实现“街街净”。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每个镇建设1至2个农厕管护服务站,全部达到“十有”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冬季清洁供暖“家家暖”工程,继续实施气代煤电代煤改造。健全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搞好乡村饮水安全项目,获评全市唯一省级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 文明实践培育文明乡风,构筑农村精神文明新高地 “要不是你们,俺都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了。感谢大家一直记挂着俺。”新城镇河南村村民王丽英高兴地合不拢嘴,连连道谢。在王丽英82岁生日这天,一大早,村内予愿扶贫孝善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便提着生日蛋糕来到她家,陪她过生日。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河南村成立了予愿扶贫孝善志愿服务队,捐资设立了予愿老年人帮扶基金,自2018年4月起,免费给本村年过80岁的老人赠送生日蛋糕,现已送出20多个。“每次把生日蛋糕送到老人面前、看到老人们幸福的笑脸时,我们也觉得非常开心。”志愿者李文娟说。 为进一步营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风尚,培育文明乡风,桓台县引导各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围绕中央新时代文明实践五项工作内容,用活“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335个村文明实践站,除少数旧村改造村外,常态化开展活动的有294个,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9000余场次,树立了和谐、团结的新风尚、新风气。 “以前村里哪户人家有红白事,请客摆个四五十桌很常见,动辄就要花掉七八千元,给群众带来很大的负担。”田庄镇高楼村村民于克勤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家里的红白事都要由理事会负责操持,一切从简,破除陋习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