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人”无地可拿 房企投资无奈推迟(2)
时间:2020-03-03 15: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比如疫情期间,房企给政府的一些人才房、回迁房、保障房都可以向后延,但政府并未说明具体要延多长时间。除此之外,广州花都提出的‘拍地即拿证’需要房企在拿地前做大量的前调并提交规划,这会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如果最后没拍到地,之前的工作都付之东流了。” 李进举例称。 在李进看来,允许土地出让金延期或分期缴纳给房企带来的意义最重要。一方面,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减轻疫情带给房企的利息损失。对于很多之前拿地企业有很大作用。 尽管利好政策频发,但李进坦言,政策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迫使其作出投资决策的还是在于土地本身的价值。在土拍市场,由于部分房企冲得较猛,已很难寻觅到抄底的机会。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一组数据佐证了李进的判断。在2月成交单宗地块超过10亿元的46宗土地中,底价成交的地块只有12宗,占比只有26%,溢价率超过10%的有27宗,占比59%。 与此同时,李进发现,在土地市场中比较活跃的企业大部分属于央企、国企,他们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此前的扩张速度并不特别迅速。 3月1日,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最近全国土地市场以国企为主,私企拿地的非常少,北京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大部分都是国企联合体获得土地。相对而言,国企的资金压力小。 “小部分民营房企在土地市场也表现活跃,主要在于他们对业绩的追求,他们对投资周期安排得相对紧凑,要求在每个阶段都完成相应任务。” 张令向时代周报记者补充道。 尽管土地市场逐渐复苏,但张令依旧保持着谨慎的拿地态度。 “房住不炒基调未变,我对未来的预期还是偏保守,我们并不是害怕风险,而是希望能用有限的资金获取到最佳的土地资源。” 张令说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