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日记:奔走“疫”线,我想为你的微信步数点赞!
时间:2020-03-12 01: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防疫期间,很多人宅在家, 微信步数很少过百。 可有一群人微信步数总是过万, 频频占领封面。 他们是谁? 他们是那些手握方向盘的人, 是那些奔走在社区里弄的人, 是那些忙碌在工地、医院的人…… 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 “我不累, 我要一直干到疫情结束才回家” “我年轻,这个任务让我上! 不管遇到任何困难,绝不退缩!” 2月3日,武汉公交789路 23岁的司机陈强, 主动请缨 要求负责运营“红眼公交”, 通宵接送四川援鄂医护人员。 从2月4日开始, 他和医护人员同住酒店, 每晚7点20分到第2天凌晨5点, 往返于武大人民医院东院 与酒店之间10余次, 全力保障医护人员的通勤需求。 “我不累,从一线回到家中等待 才是真的累, 我要一直干到疫情结束才回家。” 当队长提出 要让其他司机替换他时, 已连续通宵15天的陈强 仍不肯回去。 “我要一直守护这座城市, 直到她重新恢复烟火气!” 穿坏3双鞋, 运送装卸医疗物资, 安装呼吸机、紫光杀菌机器人…… 疫情暴发,他本已离开武汉, 却又选择重新返回, 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为把南京的一批 医疗器械物资运往武汉, 他几度辗转,几夜未眠, 终于,211台医疗设备车 和1000个病历夹 被及时送达火神山医院。 他却在第二天早上收到 医疗物资还需要换地方的通知, 路上没有车,也找不到人帮忙, 怎么办? 他找到了朋友,用小车分8趟, 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 把所有的货物全部运送到了 蔡甸的临时仓库。 他说,“哪怕我们多跑几次, 哪怕人再辛苦, 也要及时把第一批物资 送到医院去。 我要一直守护这座城市, 直到她重新恢复烟火气!” “我们不拼命不行啊, 这是人命关天的事” 疫情期间, 医疗废弃物大量增加, 亟需人力清理。 “如果一个不来,两个不来, 谁来保护医院? 谁来保护医生病人?” 大年初一,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后勤人员李师傅,带了一床被子 和一些生活必需品进入医院, 投入到了消杀 和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中。 他每天都要背着 装满了消毒液的喷洒箱 在楼道、电梯里四处消杀, 同时还要快速处理生活垃圾、 餐余垃圾、病人的呕吐物…… 有时候要忙到凌晨一两点。 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我现在是体会到了。 我们不拼命不行啊, 这是人命关天的事。” “时间就是生命, 任何任务都经不起一刻拖延” 物资协调、周边防控、 摸排交底、信息报送…… 凌晨1点, 中建一局援建武汉火神山和 雷神山医院项目总指挥邓委 还在工地上忙碌着。 1月27日,武汉封城的第四天, 他从湖南老家奔赴武汉支援。 “时间就是生命, 任何任务都经不起一刻拖延。” 邓委带领团队日夜鏖战, 平均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 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顾不上。 经过多天连续奋战, 他们圆满完成了火神山医院 3#、4#楼,32台风机、 1300平米通风管道 和500平米保温管道的安装任务。 火神山医院施工完成后, 他又带领团队转场 雷神山医院支援建设, 确保项目如期交付。 他说,“这是最艰苦、最历练, 也是最走心的一次总指挥。” “我的命是地震里捡来的, 我只想为这座我爱的城市做点事” 疫情暴发, 90后女孩王利本有机会离开武汉, 但她选择了留下, 成为了一名社区保障队司机。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她的家乡绵竹受灾严重, 是各地涌来的救援人员 和志愿者给了她生的希望。 如今面对亟待支援的武汉, 她不能离开。 从早上7点半工作到晚上9点, 每天至少要跑100公里。 中午往往只能吃一碗泡面, 晚饭也要等到收车之后…… 虽然疲惫,但她却感到满足。 “我很喜欢武汉, 只想尽自己的力量来守护她。” “别人为咱,咱不能干坐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