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普策掌舵宝马第一劫:无奈的选择,软弱的发声
时间:2020-03-22 06: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百年前,亨利·福特狂妄地说:“如果你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他们只会告诉你‘一匹更快的马’”。百年后,在宝马的财报发布会上,齐普策却无奈地说:“尊重客户选择的权利”。 时代变了,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史中,这是齐普策等职业经理人们最艰难的时期。 上一年度,宝马集团全年销售253.8万辆汽车,集团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欧元,达1042.1亿欧元,增长7.6%。唯一没有被着重提及的净利润为50.22亿欧元,受第一季度14亿欧元欧盟反垄断诉讼拨备金以及研发前期高水平支出的影响,相比2018年的70.64亿欧元,下滑28.9%。 三项关键性指标中,两项指标为公司历史上最佳,唯一下滑的一项,也有合理的理由,齐普策算是勉强过关。 他的前任科鲁格为他展示了不过关的下场。在宝马的治理结构中,处于最顶层的并非科鲁格、齐普策这样的职业经理人,而是监事会,监事会的主席往往由宝马历史上的“模范CEO”们出任,这一任的监事会主席就是上上任宝马集团董事长,任内压得蔡澈无力喘息的雷瑟夫。 而在雷瑟夫的背后,是匡特家族。他们掌握着宝马公司47%的股份,恪守“保守、寡言、不抛头露面”的生活准则,这样的作风也使得匡特家族一直隐藏在宝马蓬勃发展的光环之下,不为外界所知。 这一家族上一次现身是在去年初。彼时宝马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在监事会的压力下,科鲁格被迅速“和谐”,齐普策接任董事长一职。匡特家族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被媒体反复报道。 显然,他们不抛头露面或许意味着现任董事长足够让他们满意,满意的程度与利润表现相挂钩。 2019财年,齐普策还能找到“借口”,这并非其完整掌舵宝马的一年。接棒董事长一职后,他需要时间去梳理体系、调整人事、重塑架构,让这家百年车企能在他的指挥棒下调头。 对于齐普策本人来说,是更近一步,接棒雷瑟夫,成为下任或下下任宝马集团董事长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还是如科鲁格般黯淡下台,关键在接下来的任期内。 从目前的形势上来看,困难比办法多。 燃油车依旧为宝马贡献利润的大头,却被定义为明日黄花。新兴的或者说催生出的电动车还在吞噬巨额的研发费用,市场需求前景不明。政客要政绩,企业要发展。即使是BBA的掌门人,也要放下身段,用一种较为软弱的口气,说服自己,说服监事会,说服每一位股东,“尊重客户选择的权利”。 欧盟本就是推动《巴黎协定》的急先锋,对于汽车尾气排放更是采取“严打”的态度。按照协定,欧盟范围内新登记乘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过95g/km,油耗要求降低至4.1L/100km。而中国正掀起电动化浪潮,已经锚定了未来出行工具的技术发展路径。 宝马愿意顺应或者说被迫顺应动力清洁化的趋势,但面对过热的电动化浪潮,其内部都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就连发布会上列席的研发负责人克劳斯·弗劳利希都曾表示,“消费者对于纯电动车并没有真正的需求,真正有需求的是监管机构。” 就如科鲁格一样,齐普策也是个“坚定的摇摆者”,坚持选择了汽油车、柴油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弹性混合发展战略。他很清楚,宝马要成为行业变革的赢家和推动者,“不能把未来押注在单一战略路线上,而是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同时满足多样化的复杂需求。这是21世纪决策者的挑战。” 为应付欧盟的新目标及中国的需求,宝马计划在2021年底,向全球客户累计交付100万辆新能源车,推出BMW X1、X2和3系旅行车的插混版本车型,今年在沈阳工厂投产BMW iX3, i4和iNEXT则在2021年投入量产。另外,燃料电池技术也将在未来投产。 处处押注,需要更多的研发资金,2019财年,根据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宝马全年研发费用达59.52亿欧元,同比增加11.9%。这意味着自2015年以来,其年研发投入已连续五年超过50亿欧元。而根据齐普策的计划,未来5年内,宝马还将在研发方面支出超过300亿欧元。 应付财团对利润的要求,齐普策把希望寄托在降本的“Performance>NEXT”项目上,到2020年底,该项目将节约120亿欧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