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而上,转危为机 宝马以远见和勇气立足中国市场
时间:2020-03-23 19: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回溯历史,这已不是宝马首次提出加大在华投资,更不是其第一次面对危机强势回应。无论是遭遇“非典”依然牵手华晨开启国产化,还是遭遇金融危机仍对中国市场加大投资,亦或是面对市场趋冷依旧加码中国项目……每每遭遇困境,富有远见的宝马总能迎难而上,并转危为机。逆境造就了韧性的宝马,2019年以突破72万辆的成绩首夺中国高档车市场销量冠军就是最好的印证。 无论是在中国“独家”投产全球战略电动车型,践行“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亦或是面对疫情仍不改对中国市场加大投入的决心,都足以体现宝马对中国市场战略地位的重视。 回溯历史,这已不是宝马首次提出加大在华投资,更不是其第一次面对危机强势回应。每每遭遇困境,富有远见的宝马总能迎难而上,并转危为机。逆境造就了韧性的宝马,2019年以突破72万辆的成绩首夺中国高档车市场销量冠军就是最好的印证。 迎难而上 2003年,意在中国市场一施拳脚的宝马却遭遇“非典”的肆虐,但宝马毅然携手华晨于当年5月正式成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开启了宝马在华大规模、本土化发展的序幕。 2007-2009年,饱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宝马,2008年全球销量下滑4.3%,2009年再降10.4%。但在中国,宝马再次展现逆势而上的魄力,不惜重金进行扩产。2009年,宝马和华晨共同宣布开启华晨宝马二期扩建项目,为此将投入资金 50亿元;2010年,再次追加投资10亿欧元以提升华晨宝马第二工厂的产能。 危中寻机 面对困境“逆流而上”,除了展现出宝马极具远见的商业智慧,更是基于它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笃定。由此,坚持不懈的宝马也能屡屡从危机中收获机遇,并走向更大的成功。 起步阶段,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车市乏力等“开局不利”并没有影响到宝马深入布局中国市场的积极性。在按部就班推进国产化进程、梳理中国营销体系后,其很快实现高速发展的预期。2005年,宝马在中国销量跃升至23595辆,大幅增长52.4%,其中华晨宝马销量为15300辆,同比增长高达76.7%。 宝马的坚定“入市”让其享受到中国车市增长的黄金期,也更加坚定其看多中国市场。即使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也并未让宝马在中国畏首畏尾,而是再次“逆操作”大幅扩充产能。提升产能无疑具有前瞻性,不仅可以满足宝马在中国市场日益增多的销量,还方便宝马日后引入更多国产车型以扩充产品阵容,为其今后所面临的更激烈竞争打好基础。 市场也并未辜负宝马的期望,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至1364.5万辆,全球独领风骚。宝马在中国富有远见的投资,更很快有了回报。 2013年,宝马在中国交付了超过39万辆BMW和MINI品牌汽车,中国一举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市场。不止于此,宝马的不断投资还拉动了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汽车产业集群,对沈阳当地经济起到了支柱作用。 屡屡转危为机的宝马逐步壮大,面对2018年中国车市“难得”的下滑,宝马依旧展现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如果说携手长城共拓新能源市场是顺势而为,那大幅延长与华晨的合作期限则是对中国合伙人的信任,宣布增持华晨宝马股份至75%更显示出了其敢为人先的魄力。 今年2月27日,第300万辆国产宝马汽车——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下线,是宝马引领能源车市场发展的表现;研发方面,宝马已在中国构建起德国之外最大研发网络;而宝马本土化战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表现就是培养出一批生产、销售和研发等方方面面的精英……此外,BMW中国文化之旅、BMW儿童道路安全训练营、BMW童悦之家等企业社会公益项目……无不见证了宝马看好中国市场,并渴望扎根中国市场的态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相关阅读: “第一战略”发力 宝马以系统集成能力塑造未来 一图看懂宝马2020全球年会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试驾奥迪Q8 一款有颜值有实力的全能轿跑SUV
- 下一篇:“铁杆朋友,风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