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稞酒利润“大滑坡” 曾为西北最赚钱的上市酒企(2)
时间:2020-03-31 16:5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连年增长的销售费用,对青青稞酒谋求的全国化布局,效果甚微。2013年,青青稞酒在青海省外实现营收3.58元,占总营收24.9%。2015年,这一比重曾达到29.76%,但2016年就开始下滑,到了2018年,已下滑至22.69%。 即便收效甚微,青青稞酒仍需开拓省外市场。正如九度智力集团董事长马斐所说:“青海省酒类市场规模,在西北五省中最低,约为最高的陕西省四分之一。” 为了推动全国化路径,青青稞酒在2015年收购中酒时代,试图打通线上渠道。不过,中酒时代却在近两年出现亏损,拖累青青稞酒业绩。2018年,青青稞酒对中酒时代计提1.79亿元商誉减值。2019年上半年,中酒时代亏损1030.12万元。 >>>在西安市场“存在感”不强,前劲牌区域总监接任总经理 陕西是酒品消费大省,西安占全省白酒消费量的20%以上,历来是酒水厂商兵家必争之地。去年在一篇针对青青稞酒“逐鹿西北大市场”的文章中,青青稞酒高层透露,“公司已将纳曲青稞酒这一子品牌的营销中心设在了西安市。”足见其对于陕西和西北市场的重视。 不过从在西安市场的铺货情况来看,相比铺天盖地的茅台、五粮液、西凤等白酒品牌来说,青青稞酒的“存在感”并不强,不少大型商超内很难见到青青稞酒的产品。 华商报记者在西安高新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内询问该品牌酒,烟酒柜面的销售人员称“没有这个酒。”而在南二环一家连锁烟酒店,店员也回应“我们不销售。”在太白南路一家连锁超市的二楼,酒水货架上架了青青稞酒的单品——小黑青稞酒,但摆放位置却并不显眼。对这款售价28元、包装时尚的小瓶酒,一位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这款酒比较小众,很多顾客还不太熟悉。” 这或许与青青稞酒在西安市场采取的销售模式有关。据青青稞酒一位特约经销商解释,“在西安主要针对特约经销及合作经销,超市并未全面铺货。”不过,作为一个要“逐鹿西北大市场”并打算“全国化布局”的品牌,尽快与消费者“混个脸熟”这可能更现实。 3月18日,青青稞酒公告显示,聘任鲁水龙担任公司总经理。公开资料显示,鲁水龙曾任劲牌区域营销总监。过往公告显示,2018年7月,青青稞酒就宣布引入有劲牌工作背景的副总经理。2019年5月,青青稞酒再次引入劲牌关联企业湖北正涵成为战略股东。 在国内健康白酒行业,劲牌一直以营销创新和执行力闻名。不过,引入外援力量的青青稞酒,近两年业绩却并未有所提升,全国化布局之路也遇到挫折。有白酒分析人士认为,青青稞酒远在青海,一直以来很难吸引到高级人才。有劲酒团队加入是好事,但相互磨合还有待检验。 >>>疫情考验酒企综合能力,中档酒市场竞争激烈或加速洗牌 去年一线高端白酒的下沉,给区域酒企的发展带来更多压力。今年疫情的突袭,对酒类销售端的影响更是结构性的。那么,疫情将给白酒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又将如何影响企业生态呢? 食品饮料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白酒行业过往轨迹看,每次下滑都伴随着行业整合及后续爆发式成长。例如,2003年非典给酒企带来的是提价后的毛利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给酒企带来的是4万亿投资拉动的销售业绩增长;2012年打击三公消费给酒企带来的是消费升级。 朱丹蓬说,对比过往低谷期白酒行业的表现,高端和低端白酒都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品牌格局,有望率先实现业绩企稳。相对来说,中档白酒品牌众多,是全国性品牌和区域品牌高密度竞争产品,受疫情影响,中档酒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甚至可能会加速洗牌。 在资深白酒营销人士黄宁看来,这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个大考,对白酒企业来说,资金链问题同样比库存压力的问题更可怕。不过,疫情也让更多企业有机会去发现自己的短板,例如渠道关系、营销模式和人才队伍建设等。白酒价值逻辑需要品牌支撑,也立足于产品本身是否得到消费者认可。如何以更精准的方式触达用户,考验的是对消费趋势把握的智慧。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企业更需要关心的是新生代消费群的喜好:传统酒如何围绕个性时尚进行创新,如何从前辈人的“喝热闹喝氛围”逐渐转到“喝出快乐健康”上来,这对于白酒行业来说将起决定性的内需作用,有内需,才有市场。 华商报记者 查京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