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浙江考察,传递了一个鲜明信号
时间:2020-04-01 09: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mute max volume
repeat
在武汉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此行向社会各界传递了一个鲜明信号:在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之时,需推动经济发展早日步入正轨;在经济社会恢复运行的重要时期,十分看重中小企业的复苏和发展。 他选择的调研点颇有深意:第一站是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第二站是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聚集的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 前者是经济的晴雨表,后者则是被称为经济“毛细血管”的中小型企业——他们撑起了我们这个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半壁江山。 一、 听意见 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度日不易。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58.25%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收将下降50%以上。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同行业和企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习近平在园区的考察,面向的实则是全国中小企业,他说,这次来调研也是听听大家的意见。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企业员工,经此一疫,想必都是感慨万千。 离宁波不远的浙江义乌被称为“世界超市”。据《中国经济周刊》调研,受疫情影响,义乌当前客流比年前减少了三分之二,大量的海外订单被撤销,甚至国内的订单也大幅度地取消,生存压力很大。 在需求端,外贸订单减少是一大打击;在供应端,进口原材料涨价是另一重打击。不少制造企业需要从海外进口元器件,疫情下涨价厉害,一家做智能电表的企业反映,电子电容等原材料进口价格上涨了80%。 据相关方面反映,因供应链开工不足甚至中断,加之市场需求不旺,资金回笼慢、回笼少,有的企业在第二季度或将陷于资金链断裂的境地。 形势不可谓不严峻。 这一特殊时期,总书记“特别想到了中小企业”,其意义举足轻重。 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一个通俗的说法是“五六七八九”,即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如果中小企业扛不住,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就业。中小企业肩负着80%以上的城镇就业,保住中小企业,就是保住绝大多数人的饭碗,保住社会的稳定。 今年的就业压力尤其大。据人社部的数据,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有1.7亿,这次受疫情冲击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其中包括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待业群体是874万的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就业的压力前所未有。 二、 组合拳 在出发去浙江前的政治局会上,明确要求:“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在全面小康的历史性任务中,就业是经济话题,也是民生考题。 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未雨绸缪。习近平在园区交流时表示:“我们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的组合拳。” 回望这两个月,国家有关部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困难,实施了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等一系列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 疫情之下,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从中央到地方,融资支持中小企业的举措力度空前。据银保监会数据,在存量贷款方面,存量的中小微企业加上个体工商户、小企业主共有2200多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400多万户。 现有的“组合拳”像是针灸,找准了穴位,让很多中小企业在疫情冲击波下站稳了脚跟。 但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已经造成全面冲击,未来的影响仍难预估,因此,最高领导人表态:“随着形势变化还会及时进行完善,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并有新的发展。” 这无疑给中小企业吃了颗定心丸。 三、 新发展 习近平在前几日的G20视频会上表示,中国将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大国的担当和自信跃然纸上。其中,中小企业责无旁贷。 从洗手液、口罩到呼吸机,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在为全世界加班加点生产供应紧缺而亟需的防疫物资。其他产品的全球供应链上,如果缺了中国中小企业,可以预想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众启动 环保创新引领计划
- 下一篇:一季度成绩喜人 大众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