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抓细疫情防控 精准推进复工复产】用心打好“组合拳” 奋力夺取“双胜利”——张掖市科学有效推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2)
时间:2020-04-03 20: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张掖市先后分6批组织42名医护人员援助武汉。与此同时,张掖市积极保障物资供应,采取内部挤、自己产、外面购、上面调、各方捐等多种渠道,累计采购储备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等物资20多万套,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需要。 此外,张掖市发挥智能制造产业园高科技企业聚集优势,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转产医用物资。创泽智能机器人公司研发生产的新一代消毒机器人“入职”市内医院,海晟世纪科技公司建成全省首条电子测温枪生产线并正式投产,甘肃添旺添福生物科技公司、众兴药业有限公司口罩生产线也已相继投产,甘康医疗科技公司N95口罩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全市迅速形成年产4000万只口罩、3000吨消毒液、300万支测温仪产能。 强化服务保障,推动复工复产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张掖市在落实企业疫情防控措施、靠实企业防控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主动下沉服务,精准指导帮扶,帮助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满产、稳产增产,促进旅游、餐饮、商贸、物流等行业消费回升、市场回暖。 截至目前,张掖市172户规上工业企业,剔除留库和季节性停产企业后复产率为100%;38家A级景区已恢复开放21家;4827家餐饮企业及个体餐馆恢复营业,复工率达83.8%;6201家宾馆酒店恢复营业5121家,复工率达83%;193户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复工率达97%,其中自营进出口外贸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全市主要种子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率达到94%以上,未复工企业主要为季节性生产企业;市内679家大中型超市、药品经销企业(商户)、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正常营业。 张掖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减税、降费、减租、减支等各项政策,对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各类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进行减半征收,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确实无力按期足额缴纳医保费的企业施行缓缴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结合地方实际,从强化金融支持、落实税收政策、加强财政支持、降低企业成本、稳定职工队伍、优化政务服务等6个方面出台18条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三月份以来,张掖市积极开展春耕生产和造林绿化,全力做好春耕农资采购、储备、调运和供应。全市落实粮食播种面积304万亩,农作物种子制种面积125万亩,蔬菜82万亩,马铃薯37万亩,中药材44万亩,特色小杂粮12万亩,特色林果20万亩,花卉2万亩,戈壁农业8万亩。围绕“一园三带”生态造林建设,年内规划实施“一园三带”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00万亩。 积极创造条件,加快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建设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所在。张掖市以2020年投资项目“三个清单”为抓手,大力推行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抓项目和四大班子成员联系包抓项目“双保险”责任制,坚持专人专班负责和日调度机制,在严把疫情防控关和质量安全关的同时,推动各类项目加快开工复工,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截至3月31日,张掖市开复工项目占一季度计划开复工项目的129.2%,其中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开复工率达116.7%,市列重大建设项目开复工率达108.8%。3月21日,总投资60亿元的甘肃张掖碳纤维装备制造一期项目在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3月23日,总投资677.2亿元的37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回升。 同时,张掖市抢抓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及省上建设河西走廊经济带等利好政策,扎实做好项目申报。根据中央部署的“新基建计划”,围绕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7大领域,充分发挥市上已形成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生态型产业化项目优势,加大谋划力度,储备5G人工智能信息化等项目75个,总投资1024.8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成就喜人的背后是扎实有效的招商引资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张掖市积极推广“不见面”招商,采取“连线”洽谈、“邮寄”签约、“线上”服务等“云招商”新模式开展产业招商和推介洽谈,重点衔接有意向的智能汽车高速测试示范区等项目,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1项,落实省外到位资金7.86亿元。为力促项目落地,张掖市各县区开辟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推行主动介入、靠前服务、现场办公、联审联批的“绿色审批通道”服务模式,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办理的保姆式服务,跟进协调解决土地、环保、资金、电力、交通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助推各类项目加速落地建设,受到省内外客商的高度评价。 收官脱贫攻坚,全面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