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牌了!自动驾驶行业大事 宝马、上汽、滴滴一起可以载人运行了!
时间:2019-09-17 00: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入局自动驾驶领域3年后,国内出行巨头滴滴刚刚拿到了上海颁发的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这意味着我们将有望看到滴滴的自动驾驶汽车出现在上海街头,派单接送。 其实,上海是国内首个为企业颁发该牌照的城市,这次拿到首批牌照的车企并不多,除了滴滴以外,是上汽、宝马两家车企巨头。 滴滴这几年在自动驾驶这一未来风口上,可谓花足了功夫、烧钱,包括组建研发团队、成立独立公司、积累大数据,还得到国际汽车巨头的投资。前不久,滴滴的自动驾驶车队提供试乘体验,感觉还不错。未来普通用户有望在滴滴的APP上派单到自动驾驶的“无人车”,是不是很惊喜。 滴滴、上汽、宝马三家获得智能网联车牌照 9月16日至17日,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上海嘉定汽车会展中心召开。据了解,在本次大会上,上海颁发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有3家,分别为上汽集团(行情600104,诊股)、宝马公司、滴滴出行。 本次颁发的示范应用牌照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测试行为,开始尝试功能化的载人应用,这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或将走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上海成为国内首个为企业颁发该项牌照的城市,获得示范应用牌照的企业可先行在城市道路中开展示范应用,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营。这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从技术成熟向市场化、商业化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小伙伴们肯定很好奇,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俗称为自动驾驶汽车,被称为“聪明的汽车”,具体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央视报道,有机构预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链在2025年的经济规模可达到1.9万亿美元。 最新出炉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首次申请示范应用车辆最多可达50辆,满6个月且运行良好还可追加,产业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走向规模化应用,让受益的群体越来越大。 把握新的行业风口 滴滴的“自动驾驶梦” 自动驾驶、无人车,堪称又一个行业风口,此次滴滴能够获得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也备受市场关注。 据基金君了解,在滴滴内部,自动驾驶已成为公司内部的业务重点,滴滴2016年开始组建自动驾驶团队,滴滴已在中美组建超200人的研发团队。团队中包含了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基础设施与仿真、数据标注、问题诊断、车辆改装、云控与车联网、车路协同、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的行业人士。 今年8月5日,滴滴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自动驾驶新公司CEO,该公司将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滴滴首辆自动驾驶汽车将出现在上海街头。 据媒体报道,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举办期间,滴滴自动驾驶车队亮相,在上海提供试乘体验。当时恰逢下雨天,空气中的水珠会影响光线,进而造成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可视范围的缩小,不过滴滴的自动驾驶车队依旧开放了体验,且运行表现稳定。 据了解,滴滴开发的这套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系统,用法跟人们普通呼叫的快车、专车一样。 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表示,“滴滴很快将在上海嘉定落地部署自动驾驶网约车,在一个限定区域内,普通用户可以在滴滴的APP上,呼叫自动驾驶网约车使用,可行驶的距离在10公里以上。” 未来,滴滴出行APP还会上线“混合派单”模式,根据用户路线需求,安排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服务。按照滴滴的说法,通过混合派单模式,通过以往的路况大数据,根据用户的订单路线,滴滴将适宜的订单分派给无人驾驶车辆。 据媒体报道,目前,滴滴已分别在北京、上海、以及美国加州获得公开道路测试资格,积累了大量数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