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奔馳之后是寶馬汽車“召回”和“不召回”哪個更可怕

  【民生調查局】

  編者按:

  這裡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注你想關注的、你沒關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3日電 題:奔馳之后是寶馬,車“召回”和“不召回”哪個更可怕?

  作者 張旭

  不久前西安奔馳4S店發生的漏油事件還沒過去,奔馳最有力競爭者之一的寶馬又曝出了問題。

  4月16日,華晨寶馬及寶馬(中國)車貿易有限公司宣布,自2019年8月30日起,召回360001輛汽車。召回原因是裝備的高田安全氣囊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

奔馳之后是寶馬汽車“召回”和“不召回”哪個更可怕

  寶馬汽車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就在不久前,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啟動了多項召回,分別涉及寶馬、斯巴魯、奔馳、法拉利以及阿爾法羅米歐五家品牌,共計召回129322輛,原因同樣是採用了高田問題氣囊。

  2018年,國內共召回1257萬輛汽車,其中,“機油門”、“脫軸門”、“高田問題氣囊”成為年度關鍵詞,因這三者召回的汽車總數達638萬輛,佔總量的51.83%。

  2019年,問題氣囊再次引發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球范圍內高田氣囊已造成23人死亡,290人受傷。

  “死亡氣囊”引發召回浪潮

  日本高田集團曾經是世界三大安全氣囊生產商之一,市場佔有率一度達20%以上,但因為隱瞞氣囊存在的安全隱患,觸目驚心的事故記錄讓高田氣囊被稱為“死亡氣囊”。

  2009年5月16日,一名18歲的美國女孩開車途中與另外一輛車相撞並死亡。死因是安全氣囊展開后裡面彈出的金屬片劃破頸動脈,造成其大量失血。

  作為高田氣囊的第一大客戶兼股東,本田當年就宣布召回50萬輛汽車,此后更多車企加入召回行列,全球范圍內時間最長涉及最廣的汽車召回由此展開。

奔馳之后是寶馬汽車“召回”和“不召回”哪個更可怕

  2017年高田公司宣布破產。央視報道截圖

  2015年,高田公開承認其所生產的氣囊存在隱患,並因為無法承擔巨額索賠在2017年6月申請破產保護。但破產並不意味著氣囊事件的終結,因為採用高田氣囊的汽車召回工作還遠未完成。

  全球有超過1.2億輛汽車採用高田公司產品,涉及所有主要汽車品牌。由於數量過於龐大,涉事車企不得不分批召回。例如,大眾品牌在國內第一批召回於2018年3月開始,最后一批要等到2019年底﹔奔馳也於2017年召回了35萬輛汽車,2018年再度召回10萬輛。

  盡管高田氣囊存在隱患早已不是秘密,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廠商騰勢電動汽車甚至在高田破產后,還給產品加裝高田問題氣囊,這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

奔馳之后是寶馬汽車“召回”和“不召回”哪個更可怕

  騰勢論壇網友評論

  在各方面的壓力下,2018年6月,騰勢宣布召回2014年9月19號到2017年12月5號期間生產的部分騰勢汽車,共計10064輛。公開資料顯示,騰勢成立以來總銷量剛剛過萬,此次召回意味著此前所售車輛幾乎全部中招。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明知供應商存在安全隱患仍使用其產品,這是企業誠信問題。“有兩種可能,一是騰勢明知故犯,二是供應鏈採購周期體系的問題。無論哪種情況,騰勢汽車都是有責任的。”

  該人士還表示,因為車輛零部件缺陷,存在安全、質量隱患的,汽車企業理應第一時間無條件召回。尤其是像汽車安全氣囊故障這樣的,嚴重涉及到消費者人身安全的,更應第一時間解決,避免出現人員傷亡。

  新能源車賣出8輛召回1輛

  事實上,騰勢電動車召回只是2018年新能源車市場的一個縮影。2018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00.8萬輛,召回13.57萬輛,相當於每售出8輛就有1輛被召回。

奔馳之后是寶馬汽車“召回”和“不召回”哪個更可怕

  河南安陽,路上行駛的新能源出租車。張旭 攝

  記者梳理召回公告發現,新能源車召回原因主要有三個:專用變速器故障,電池過熱,制動助力真空泵缺陷。其中電池安全一直是電動車行業的核心問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人曾公開表示,2018年前10個月,國內新能源車因自身質量問題起火事故就有40余起。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指出,“電池熱失控造成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歸根結底還是產品質量不過關,在設計、制造、驗收等過程中沒能嚴格遵守相關技術指標和規范。”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