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新能源汽车产业“断奶期”迎考 “后补贴时代”如何渡劫?

【新能源汽车产业“断奶期”迎考 “后补贴时代”如何渡劫?】补贴政策的加速退出正在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引擎——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增长步伐骤然变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6.9%,出现了近两年多来的首次负增长。2019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延续下滑态势,分别同比下挫12.1%和15.8%。(中国经营报)

  补贴政策的加速退出正在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引擎——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增长步伐骤然变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6.9%,出现了近两年多来的首次负增长。2019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延续下滑态势,分别同比下挫12.1%和15.8%。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正式实施已过去3个多月时间。新政施行之下,《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在商用车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2019年上半年,包括中通客车(000957.SZ)、福田汽车(600166.SH)等车企收到的政府补助均出现一定幅度的缩减。

  与此同时,近期有多家客车企业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反映称,在杭州等地区存在有车企至今未收到2015~2016年度的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以下简称“地补”)的现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9年5月8日财政部、工信部、交通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支持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在普遍取消地方购置补贴的情况下,地方可继续对购置新能源公交车给予补贴支持。然而,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又不同程度地面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资金占用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车企甚至是整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资源流动性。毋庸置疑,各车企如何在“后补贴时代”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破局求变之道,成为当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补贴”巨钟停摆

  2019年以来,各大车企都在“绞尽脑汁”地应对“地补”退坡之后的巨大考验。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在2019年补贴新政实施过程中,商用车车企除了面对补贴退坡的挑战,还面临需跨过“地补”申领门槛的压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地补”的发放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地方政府直接发放给车企,二是地方政府将其发放给新能源汽车的属地经销商或终端客户(如公交车公司、新能源车运营公司等)。值得注意的是,“地补”存在领取“门槛”。一家客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以杭州地区为例,根据杭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暂行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157号)及《关于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杭财企[2015]5号)的相关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或其属地经销商需通过向相关部门申请新能源汽车备案并获取通过,购车后即可领取“地补”。然而,据其透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杭州当地设有工厂的车企更能成功领取到“地补”。

  多家客车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15~2016年度,除了比亚迪在杭州拿到全额“地补”外,其他多家车企的经销商或用户被挡在“申请备案”门槛之外,有的至今也未获杭州“地补”。为此,部分经销商甚至与杭州市政府对簿公堂,提起行政诉讼。

  本报记者就上述客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反映的情况向杭州市财政局方面核实求证,杭州市财政局有工作人员表示:“具体不太清楚,应该不存在这种情况。”与此同时,本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杭州市财政局负责新能源汽车补贴相关事务的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记者了解到,除了杭州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领先的广东省,在新能源汽车“地补”的发放上也遭遇了类似问题。根据广州市发改委2019年1月17日下发的《广州市发改委关于2013-2015年部分新能源汽车地方财政补贴资金清算的通知》(穗发改函[2019]251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给出对标价格,并按对比价对“地补”的标准进行了重新调整,并要求对于车辆价格高于对比价20%的车辆,按对比价进行清算(部分车型调整后的“地补”金额与原标准之间有接近50%的降幅),同时对于已领取补贴超出部分需要予以退还。为此引发市场一片哗然,各车企及经销商、用户反应强烈。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