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让公共文化“嵌入”大众生活(2)
时间:2019-11-12 03:3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2017年,呼和浩特市进一步整合挖掘各类文化资源,策划推出“鸿雁悦读”“青城文化讲坛”“社区乌兰牧骑”“文化惠民、筑梦青城”万场群众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核心品牌组成的多层次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体系,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能见度和美誉度。其中“文化进社区”“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崇尚文明、爱我家园”广场文化活动均荣获原文化部“群星奖——群星项目奖”。 此外,各旗县区坚持因地制宜,一县一品,打造出土左旗敕勒川文化旅游艺术节、托克托黄河旅游文化节、和林县芍药文化旅游节、清水河长城文化旅游节等文化品牌,9个旗县区均拥有各自的特色品牌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日渐高效 3月4日,呼和浩特市群众艺术馆2019年第一期公益免费培训班正式开班,舞蹈、声乐、中老年合唱、长调等10余个项目可供选择。自招生公告发布报名开始,短短几天就吸引了近万人报名咨询。 要让优秀文化走向大众,进一步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归根到底还是要靠队伍、靠人才。如今呼和浩特市市县两级公益文化机构共有干部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73人,中级以上职称214人。同时将合理调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编制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优化岗位结构,确保市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高于70%,各地区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高于80%,乡镇(街道)文化部门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村(社区)至少有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工作;市民政局负责配合做好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设置,把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内容纳入社区工作职责;同时注重调动各类文化组织的积极性,形成文化专业工作者、民间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文化服务工作格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全市文化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整体素质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示范区创建中,呼和浩特市从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三个方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工作。充分利用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发挥“互联网+”的效应,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水平。呼和浩特市通过整合各方实体资源、数字资源、业务数据,建设了集文化资源共享、文化信息服务、文化网上消费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平台——呼和浩特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青城文化云)。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客户端点播、观看自己喜欢的文化资源或预约文化活动,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能力,真正实现了“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同时通过建立“鸿雁悦读”体系平台、青城文化云和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互联网支撑与资源整合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全面优化升级。(苗青) (责编:赵梦月、张雪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