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停车电子收费:完善识别技术,别让小bug影响大改革
时间:2019-11-13 01:3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电子收费标识牌。视觉中国 资料图 电子收费树立了“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停车观念,并且保障了收费性质由经营性收费向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模式由现场人工收费向电子设备收费转变。 位于阜成路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附近道路安装了“爱泊车”天眼高位视频,前往医院的车辆规范停车,15分钟内不收费,临时停车不再逗留,道路通畅多了。“直接绑定‘北京交通’APP,超过15分钟,手机会收到订单短信并扣费,不发生现金交易,挺方便的。”正在停车的杨女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如今北京仍至全国很多路段都采用了电子收费。然而,近日有媒体反映,虽然采用了电子收费,但仍有不少路段依旧有人工收费。还有车主反映,自己的车被错误识别,莫名其妙地收到过提示缴费的短信。 为什么要实行电子收费,目前效果如何?对于高位视频识别技术该如何完善?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北京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处长赵震及相关技术人员。 杜绝黑收费 多个城市路侧停车采用电子收费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猛增,大城市停车难迅速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王笑京说,由于车多位少,道路两侧经常挤满了乱停的车辆。为疏导过多的车辆,各地方政府开始用价格调节,在条件允许的路段,于道路两侧规划出相应的停车位。 “这些措施出台初衷都很好,也使车辆乱停现象有所改变。但也因为人工收费不明晰,出现过许多问题。”王笑京说,以往有公司甚至私人在道路上收取停车费,以公共道路资源实现盈利,引发多起纠纷。 为解决黑收费、乱收费等不规范现象,自2019年1月1日起,北京市开始分批地逐步实施道路停车改革,实现电子收费。“改革后道路停车费收入全部纳入北京市非税收入规范管理。”赵震说。 截至目前,北京城六区、通州和延庆区共在458条道路、4.6万个车位实行电子收费;服务车辆数达428.9万,实缴停车订单1156.7万单,收入全额上缴区级财政。放眼全国,已经有多个城市应用电子收费作为路侧停车管理的解决方案。 “北京8个区实施电子收费以来,现场议价、黑收费、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赵震透露,2019年7至9月,城六区、通州和延庆区处罚量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三成,道路停车电子收费路段违法停车现象大幅减少,停车秩序明显好转,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观念逐步形成。 北京电视台相关报道认为,道路停车改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厘清了道路停车收费的法理依据。电子收费树立了“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停车观念,并且保障了收费性质由经营性收费向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模式由现场人工收费向电子设备收费转变。 丰台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曾说,以前有车辆管理员收费,难免出现私下议价的情况,现在电子收费,不用现金,系统计多少就是多少,从根本上杜绝了黑收费、乱收费。 价格遭吐槽 费用统归财政有利基础设施建设 不过,道路停车改革一年来,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朝阳门北小街附近上班的小冯说,以前路侧车位全满,但现在朝阳门北小街至朝阳门桥的街上,大半路侧车位都空着,因为停车管理员取消后,“包天儿”优惠没了,按电子收费统一标准,在车位上停一天需交150元,而之前“包天儿”是三四十元。“上班一个月,停车费好几千,谁停得起?”小冯说。 “路侧停车改革,目标就是收费统归财政,而‘包天儿’收费等,都属于乱收费类型,费用都没有归到财政。”王笑京认为,改革都是逐步完美,费用统归财政才能更好地规划公共基础设施。 针对老旧小区车位配套不足的问题,赵震表示,将引导各小区加大停车场的配置,相应措施会逐步开展。 提升识别度 让电子眼不再变成“老花眼” 北京市道路停车采用的是高位视频识别技术,即“爱泊车”天眼。“就是把照相装置架在高位上,记录两组照片,一组车牌特写,一组车辆进离场,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并按定价生成订单。”北京市停车管理事务中心技术负责人王忱说。据了解,高位视频技术也是继咪表、手持终端PDA、地磁、视频桩后的全新第五代智能化停车管理技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