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镇:侨韵悠悠满壶山
时间:2019-11-22 07: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玉壶镇跨溪大桥。 “故乡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镌刻在每一位玉壶游子的心上。 玉壶为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辖镇,是全国著名侨乡。自1905年第一位玉壶籍华侨胡国恒走出国门,百余年间,玉壶人的足迹遍及世界。现在,全镇有6.8万余人侨居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身远乎,心存故土。玉壶的山水风物、发展建设始终牵动着海外乡亲的心。在玉壶,侨胞捐建的学校、道路、桥梁比比皆是,数额巨大的侨汇业务吸引众多银行入驻镇上。侨购文化步行街、侨家大院、侨爱同心乐园……在大街小巷移步易景间,侨元素琳琅满目,新侨韵扑面而来。 近年来,以建成“侨韵玉壶·国际慢城”为目标,玉壶镇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不仅回乡“看看”的玉壶乡亲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走,且随本报记者的脚步,共赴玉壶,一同踏进百年侨乡的灿烂秋色里,共品一座国际慢城的静好岁月。 换新颜 山清水秀慢生活 从文成县城出发,在山间公路上驱车半小时左右,从车窗望去,山脚下一片密集的建筑,在绿树的掩映中隐约可见。随行的当地朋友提醒:那就是玉壶镇了! 几分钟后,车子在一座宽阔干净的跨溪大桥旁停了下来。桥头的黑色欧式拱门上,“侨韵玉壶·国际慢城”8个大字和橘色的蜗牛标识相映成趣。11月的阳光正好。身旁,十几位老人或立或坐,围观一盘杀得正酣的象棋对弈。 站在玉泉溪畔,四下望去,壶山环抱,草木繁茂。堤上,两岸民居,中西合璧,素雅整洁;桥下,浅溪淙淙,碎石堆积,野趣漫生;水边,一头黄牛,几只白鹭,共浴秋光。 在玉壶走走停停,脚步会不知不觉慢下来,心情会自然而然舒展开。“国际慢城”果然名不虚传。2016年5月10日,玉壶被意大利国际慢城联盟总部正式认定为“侨韵”国际慢城,成为中国第五个国际慢城。 穿行街巷,一尘不染的街道两边,欧式装修风格的小楼鳞次栉比。这哪里是一个蜷缩在山窝窝里的乡镇?倒像是一个欧洲小镇。 “在海外打拼半辈子,回乡养老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看绿水青山,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在侨购文化步行街,68岁的旅荷华侨胡允革和74岁的旅法华侨洪才虎,向记者聊起了他们这几年的退休生活和家乡变化。 “10年前,玉泉溪水质污染严重,垃圾随意堆放,镇上不好看也不好闻。”两位老侨都感叹,“这两年,玉壶大变样了。” 大变样背后是大整治。据玉壶镇党委书记王荣华介绍,近年来,玉壶镇高标准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围绕“一溪两岸两入口、三街三桥多节点”有序推进。整治过程中,充分融入“侨乡”和“慢城”两大文化元素,兼顾了“面子”和“里子”。2019年1月,玉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获得浙江省样板镇殊荣。 “小巷大街喜换了新颜,如风少年如今颐养天年。”婉转深情的《侨乡情》,是玉壶人自己谱写吟唱的歌曲,唱出了家乡的变迁,也唱出了心中的喜悦。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玉壶的自然禀赋。它是把玉壶人逼到海外谋生的最初动力,也是玉壶人魂牵梦绕的诗意故里。新时代,山青了,水绿了,玉壶人的乡愁更浓了。 忙创业 家乡遍地好机会 在村子里开西餐厅(“洋家乐”)是件稀罕事儿。但在玉壶镇的很多村子里,“洋家乐”开得正俏。 “以前经常来这儿吃本地菜,有时也让老板做几道西餐尝尝。”时近中午,记者在欧耶酒吧餐厅门外,偶遇了刚从吉布提回乡的华侨周光腾一家7口。这家餐厅老板周友近是意大利归侨,红火的生意让他经常很忙碌,“人最多的时候,要做十几桌菜。” 到玉壶镇垟头村,当地朋友极力推荐一家“洋家乐”,“西班牙餐和意大利餐很正宗。”老板罗小杰曾旅居海外25年。2017年10月,他回到玉壶,在自家的两层小楼里,开了个西餐厅,因精湛的厨艺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也成为玉壶归侨成功创业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回乡创业的玉壶归侨明显多了。“90后”的“侨二代”两兄弟回乡开石雕工作室,也上了报纸和电视。2005年,15岁的胡慧溪和13岁的胡植柱被父母接到意大利读书。2012年,兄弟俩决定一起回国发展。 “中国发展这么快,机会肯定多。”健谈的胡植柱兴高采烈地讲起了回国后的创业经历,“玉壶第一位华侨胡国恒,把石雕贩卖到欧洲。这让我们想到,把沉寂了几十年的玉壶石雕工艺重新唤醒。” 从远赴异乡拜师学艺到6年清苦的学徒生活,从获得各类石雕工艺比赛大奖到举办“石光流彩——大师回归故里展”石雕展览,从成为非遗“温州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到成为浙江省玉石雕刻师……兄弟俩一步一个脚印,为创业做足了功课,夯实了根基。今年,胡植柱石雕工作室正式开门迎客。 “为了让石雕艺术品能走进更多百姓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文创方案,相信市场前景会很好。”胡植柱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我省南部将有重度霾
- 下一篇:大众辉昂北京8.1折起 新车选它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