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发挥作用(3)
时间:2019-12-26 18: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可以看到,影响RFID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扩散的前四个因素都属于技术凶素,这可能是因为在RFID应用和扩散早期,技术采用者更关注新技术的能力,而且,目前汽车行业中的大多数应用仍是基于闭环系统,各部门拥有相同的企业内部环境,内部的组织间关系也不那么重要。但是,当汽车产业供应链开始采用RFID开环系统时,集中的计划、竞争和技术扩散的倡导者等因素将变得重要。虽然汽车产业供应链上供应商网络组织得很完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制造商之间也有着很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但整车制造商实际上仍处于占优势的主导地位,一旦整车制造商要求其供应商在汽车零部件上贴上RFID标签,将对RFID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应用和扩散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4 RFID技术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应用和扩散建议 首先,企业高层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RFID技术的应用和扩散。据原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未来5~10年全球RFID市场的规模将达3000亿美元,中国RFID产业在2008年后也将踏入高速发展期。由科技部等十五个部委共同发布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中,将国内RFID技术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经过2005年前数年的酝酿、2006及2007年开始起步之后,中国RFID实施已进入第一阶段培育期(2006--2008年)的后期及第二阶段成长期(2007--2012年)的前期。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RFID领域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对RFID技术的巨大发展潜力,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各方主体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并从战略布署、组织保证、经费投入、研发力量等方面做出切实举措。 其次,要结合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各方力量,突破RFID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及关键领域。要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各主体在产业链、市场合作、技术标准以及研发领域的联盟,搭建RFID技术创新和扩散平台。要鼓励产、学、研、用等单位联合承担课题,积极寻找降低RFID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并及时进行RFID技术和成果的应用。 再次,要推动RFID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开环应用和业务流程创新,积极创建示范营运基地。RFID应用的最大舞台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其商用价值必须在大规模的开环应用中才能体现。我国汽车行业高度重视RFID,启动了“中国汽车产业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推进工程”,制定了《汽车零部件用GSI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标准》,正在建设的物联网中也有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体系,各方编码标准的统一将有助于推动RFID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汽车产业内的企业要建立起紧密合作的战略联盟,积极探讨基于RFID的汽车产业供应链重构问题。要把供应链管理及信息管理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及RFID技术独具的流数据实时收集能力结合起来,并结合其他信息新技术的应用,挖掘RFID在业务流程中的创新能力和RFID数据的商业价值,如利用RFID推动生产运作管理中的拉式管理,构建基于RFID的面向客户定制的敏捷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沿整条供应链进行的以车辆的VIN码为关键字的实时搜索,采用基于RFID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或联合管理库存(JMI)模式等。最后,要处理好RFID项目实施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RFID通常带有与企业战略性机会相联系的巨大商业和技术不确定性,这既带来投资风险,也赋予决策者管理柔性,从而使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项目嵌入多重实物期权,要研究如何在传统折现现金流量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实物期权等方法对RFID项目做出科学评估,以充分考虑RFID的战略价值;RFID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一旦为供应链上游物晶贴上RFID标签,下游企业就可以极低的可变成本或零可变成本使用同一个RFID标签,为促进上游企业采用RFID的积极性,减少等待行为和免费搭便车行为,可全面衡量RFID为汽车产业供应链所带来的价值增量,并按各方受益分摊巨额投资成本;RFID系统涉及标签、读写器、互联网、数据库系统等多个对象,除了面临RFID病毒等与计算机网络相同的安全缺陷外,还有标签安全、网络安全等安全问题,要考虑如何在共享信息的同时,保护消费者隐私及供应链伙伴的关键信息。此外,还要考察消费者RFID技术接受度,合理选择和评价供应链合作伙伴,构建基于RFID的供应链信任,思考补贴政策对RFID应用的促进作用及具体实施办法、要点,并将RFID与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联系起来。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