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写给大众的“艺术收藏通史”(2)

周文翰:我在书中《后记》 简单总结过几条,最大的不同可能有三个,一是秦代以来中国形成的皇帝体制让皇帝经常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收藏家,他们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取得规模巨大的收藏品;其次是中国古人对礼仪性的器具,如玉器、青铜器有漫长的收藏历史,这和慕古文化思潮有关,人们总认为上古三代是个理想的时代; 第三是古人也对文字有关的书籍、碑帖等有着非常大的兴趣,不像现在的人们一想到收藏品,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各种绘画、书法作品。

提问:是什么因素促使你要创作这样一本书?

周文翰:可以说这是10年才写完的一本书。2008年,我辞职后去国外旅行了两年,那一段时间经常出没在国内外的机场,在机场书店消磨时间的时候注意到有很多收藏类的图书,几乎都是关于瓷器、玉器、绘画、家具的鉴赏类图书,简单介绍如何鉴别真假的书籍,让我惊讶的是,竟然看不到任何一本关于收藏史的综合性的著作。这非常奇怪。因为按理说中国是个收藏大国,有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关注收藏,可除了一两本特别简单的“史话”性质的书籍,并没有人写过这一领域。我猜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拍卖、收藏市场非常活跃,人们都关心如何辨别真假进行具体交易,而科研机构中学者的习惯则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主题写作专题论文,也没有精力写这种贯穿古今的通史性的著作,我觉得既然没有这样的书,不如我自己写一本吧,所以我就一边旅行、工作,一边写这样的东西,其中一些还陆续发表在雅昌艺术网、金融时报等报刊网络上,慢慢写了总共40多万字,后来因为出版社嫌字数太多,出版的时候删去了近一半,剩下约25万字。

提问:在写作上,您会追求怎样的阅读效果?

周文翰:我一般都是从一个具体的场景或者作品流转的故事开始,方便读者能够进入一定的历史情境之中,然后再叙述每个朝代收藏文化面对的大背景、大趋势,再之后是主要区域的收藏家群体的情况、收藏市场的情况,并把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对后世收藏文化有重要影响的一两位收藏家单独列出作为案例介绍,希望读者既能对每个朝代宏观的收藏文化有整体的认知,也能对重要的收藏家、重要藏品的传承有具体的感受。

到了现当代,写法稍微有些调整。我希望有更多的现场感,通常是夹叙夹议的方式,试图让大家对1990年代的收藏文化有一种更加真切的感受。

提问:您觉得这本书对读者有什么帮助吗?

周文翰:这本书不是教人们如何鉴定具体的文物真假,也不是指导大家如何买卖艺术品,它不是一本技术操作指南,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收藏的历史,收藏依托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演变,也许可以说这是一本回顾之书、反思之书。当然,我更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些新的启示,希望他们读了以后对收藏、对文化传承有一些新的体会,我们向后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

提问:您对读这本书的读者或者收藏家进行收藏有什么忠告吗?

周文翰:了解历史是为了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能力的边界很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