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一个“放牛娃”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球(2)
时间:2020-01-16 11: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吉利豪情 此后,吉利也一直贯彻低价策略,相继推出美日和优利欧,再加上2001年正式取得汽车定点生产基地“准生证”,5年后,吉利年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跃升轿车行业第7名。然而,走低质低价路线并非长久之计,吉利在几年的高歌猛进后陷入疲态,这也越发让李书福意识到了转型的迫切。 2007年,吉利开始第一次“转身”,从之前“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产品迭代,通过在设计和动力总成焕然一新的远景、金刚、自由舰代替了“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二,推行多品牌战略,成功推出了全球鹰、帝豪、英伦三大品牌代替;三,研发上,李书福从国外引进技术,投资数亿元建立汽车研究院,这样吉利可以每年推出4-5款全新车型。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 如果说第一次转身让吉利终于“扎根”汽车制造行业,那么在2010年,一桩震惊世界的并购案则将这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中国车企推向了世界车林的“聚光灯”下。这一年,吉利收购瑞典豪华车品牌沃尔沃,被业内称之为“农村青年迎娶欧洲公主”,这其中的“千难万阻”可想而知,但吉利在李书福的带领下硬生生的上演了一出“蛇吞象”。而沃尔沃带来的品牌溢价和技术平台也为吉利2014年施行的“精品车”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吉利和沃尔沃联合推出开发的CMA架构问世,至此,吉利成为国内车企唯一开发出自己架构的公司。 近年来,吉利始终将提高技术水平作为企业发展最高宗旨。根据李书福去年在西博会上的讲话中提到,2018年,吉利集团的研发投入超过了210亿人民币,占2018年集团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6.4%。近十年,全集团的研发投入近1000亿人民币。 “未来,吉利仍然会保持较强的研发投入,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影响吉利的长期战略目标,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咬住青山不放松。”李书福表示。 让中国汽车跑遍全球 在中国本土市场的产品数量、质量,经销商网络的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和优势效应后,李书福的“梦想”还在持续——让吉利造的中国汽车跑遍全球。 事实上,早在2009年,吉利就通过一步步“蚕食”来扩张自己的国际声誉,,从这一点来看,不得不叹服于李书福的前瞻与睿智。 2009年3月,吉利2.7亿港元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洲DSI;2010年8月,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全资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全盘接手沃尔沃乘用车业务;2013年2月,全资收购英国锰铜公司,将伦敦标志性的黑色出租车纳入旗下。 宝腾X70(马来西亚版博越) 而从2017年起,李书福的收购手笔也越来越大。当年6月,吉利收购了有着马来西亚“一汽”之称的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成为宝腾和路特斯最大股东。如今,“宝腾版”博越已经在马来西亚投产销售,并在上市后短短3个月之内就成为了马来西亚的国民SUV。同年11月,吉利“出人意料”地全资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并计划于2019年推出飞行汽车产品;12月,吉利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成为沃尔沃集团第一大股东。而最轰动业内的无疑是去年2月,吉利以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再度成为这家德国豪华车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不仅如此,2016年10月20日,吉利与豪华品牌沃尔沃合资成立的高端品牌——领克在德国柏林正式发布,这个“生而全球”的品牌如今以完成了SUV,轿车以及新能源车型的全面布局,并意图在2020年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不可否认,通过品牌与收购“两手抓”的战略为吉利的国际市场上赢得不可估量的声誉,也让吉利的全球化布局愈发清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