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车企复工、两成经销商开业,汽车业有序复产显担当(3)
时间:2020-02-23 00:5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此外,多地乡镇道路、高速公路实行严格的限行措施,影响整车、零部件运输,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生产。特别对于近期负责加急生产负压救护车的企业而言,任何环节的阻碍都将影响整车生产,进而造成订单交付的延迟。中汽协统计显示,1月,我国汽车减产超百万辆,如果停工时间进一步延长,2月产量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复工以及运输受限,迟滞了国内乃至全球产业链的生产运营,还将造成国外汽车企业今后为规避区域突发事件带来的供应链风险,而调整生产布局。 以宝马为例,为宝马供应汽车天窗、供暖系统及其他汽车用品的重要供应商伟巴斯特因为有员工确认感染新冠肺炎,仍处于停产状态。伟巴斯特德国总部、工厂短暂关闭。据悉,伟巴斯特在中国有11家工厂,其全球最大的工厂位于武汉。伟巴斯特的停产直接影响了宝马等整车企业的复工复产。据了解,近日,北京奔驰方面称,如果2月10日不能复工,北京奔驰单日损失将高达4亿元,并向天津市政府以及天津武清区发函,请求特批其在天津武清的19家零配件供应商提前复工。由于整个零部件体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工困难,传导至整车产业链,一些车企无法顺利生产。作为最早一批复工生产的企业之一,福田汽车诸城工厂也面临企业零部件供应、物流输出等环节的问题。王志华日前表示,在春节前公司对所有零部件进行储备,大约能维持3~5天,同时在复工之后,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协调配套厂家,开通绿色通道,提供足够的零部件。 平安集团智慧企业副总经理兼首席问题官张君毅认为,此次疫情的爆发对短期销量影响明显,对中国车市是个不小的冲击。“此次疫情会影响整车制造供应计划的完成,而且不像以前,国内供应不上,国外还可以补货。由于疫情,整个物流体系都调整了供应节奏和规模。” 张君毅强调,尤其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供应链管控刚起步,处境更为艰难。 流通领域复工难 经销商首当其冲 2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公告称,已向国家发改委正式递交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流通行业影响及政策建议的报告》。报告指出,从总体情况看,汽车市场在经历连续两年负增长背景下,又遭遇此次突发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可谓深远。从复工意愿和能力看,部分生产企业有继续后延复工的可能,同时流通企业复工比例不足三成,多是受各地疫情管控审批要求以及对员工健康安全的考虑,加之相关防疫物资的紧缺。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监测调研的近50家汽车经销商集团共2895家4S店中,截至2月11日,仅有573家复工,复工率为19.8%。从产业链和影响趋势看,汽车流通企业当前面临极大的资金流动性风险,经营受阻导致经营回款断流。按照疫情防控进程不同来预测,行业或将出现轻度、中度和重度影响。作为需要直接人与人近距离接触的销售端,复工难度更大。记者了解到,北京部分经销商复工日期已经一延再延,有些甚至要延迟到2月底,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汽车的终端销售。 中汽协方面表示,疫情爆发以来,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加强疫情的防控措施和手段,消费者也增加了自我保护意识,居家隔离,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这极大减少了消费者短期内的购车行为,严重影响了汽车销售,这一因素将持续到新冠肺炎疫情解除一级响应之后。“即使有些地区的4S店开门营业,也鲜少有消费者上门。”陈士华说,在全国号召居家隔离的形势下,4S店复工意义不大。也正是基于此,很多车企都提出不对经销商进行2月考核,并给予各种支持,共渡难关。 值得关注的是,待疫情结束,居家隔离期间累积的消费需求可能会集中爆发,出现一个销售高峰。但中汽协掌握的数据显示,企业和经销商层面都有一定的库存可以保证届时可能产生的消费需求。“不用担心供应不足问题。”陈士华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