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这些最美滨州“女战士”! 不让须眉的战“疫”勇士(3)
时间:2020-03-08 11:5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吕玉兰,滨州市中心医院门诊部主管护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第一梯队护理组成员。1月20日,她看到青岛发现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报道后,就立刻紧张起来,马上准备发热门诊防治疫情急需的工作。起初,发热门诊只有她和同事郑希花两名护士。疫情到来,她们需要立即增配诊室、留观室、抢救室设施等,事无具细、亲力亲为。其间,设备科和总务处工作太忙,她们就自己去推去拉去抬。进出隔离病区时为了节约时间,进入隔离病房后,她一上午基本不喝水。每天上午7点半左右穿上防护服,先消毒诊室、走廊、房间,之后准备好所需要的、已经消毒后的物品,准时到点开诊。有好几次,她的中午饭都吃到下午一点以后,此时饭菜己经凉透。一天下来,她忙得像陀螺一样。但是当别人问起她的感受时,她只是觉得每天要干的实在太多,她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劳累,忘记了回家,只想做得更好。作为一个已经工作30多年的护士,她更喜欢“白衣战士”这个称呼,那件白大褂就是她的战袍,只要穿上它,她就有了神圣的职责,救死扶伤,生命至上。 张丽芳:以身视“毒”的疾控人 张丽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滨州所有疑似患者的标本都被送往这里进行检测,检测报告中的“阴性”、“阳性”,一字之差,是患者确诊的实验室依据。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科共有9名工作人员,其中6名为女性。“疫情发生后,每天都有疑似样本送检,样本最多的一天达到了208个,为了保证第一时间完成样本检测、第一时间出具检测报告,为下一步的疫情处置争取时间。她和她的同事们每天轮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负压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医用生物防护服和N95口罩等防护装备,每个人进去都要坚持4个多小时,最长的需要近7个小时,直到实验结束,尽可能的早点出结果。出了实验室整个人浑身被汗水浸透,胸闷憋气的症状一直持续。但她总是尽量安排其他同事去休息,看到某个同事太疲劳就去补位。“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丽芳身先士卒,带领着她的团队战斗在滨州战疫最前端,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阳信信城医院37名女性医护工作者坚守“疫”线 诠释医者本色 新冠疫情形势严峻,阳信信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城医院)的37名女性医护工作者巾帼不让须眉,随着医院一声令下,她们闻令而动,没有一个退缩,不忘初心,时刻牢记担当使命,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的奉献精神和本色,向国际三八妇女节贡献了一份大礼。她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无论是为了保障职工安全为购进防护物资而一天天打电话嗓子哑了的药库李凤珍,还是坚守一线的女医护人员,她们面对疫情不计个人得失,坚守岗位,奋战在防控疫情的各个角落,守护着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的健康。(通讯员 翟成新 尹新芳) 滨医附院吕瑞琴:退休不退岗 做好疫情防控“守门员” “您好,请扫码登记。”“您好,请测量一下体温……”在滨医附院第一宿舍出入口,总有一位身穿白色隔离衣的身影,为邻居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为他们守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道“大门”!她就是现年67岁的滨医附院退休职工吕瑞琴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主动请缨,加入小区防疫志愿服务队。“我是2月3日开始加入的这支志愿服务队伍,主要是在小区门口执勤劝导,向居民传达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她每天不到七点半就早早地来到执勤岗位,由于小区门口整日不见阳光,天气寒冷时,她的脚被冻麻了就来回走动走动,手冻得受不了就搓搓手取取暖。即使条件艰苦,她仍然寸步不离,坚守岗位,没有半点松懈,对来往人员、车辆进行细致排查,她甚至都能记住每一家住户的车牌号码。吕瑞琴在维护居民的平安健康与小区的和谐稳定中彰显着党员的初心担当。(通讯员 伊怡 崔冰洁) 滨城区北镇派出所战“疫”女警:花开“疫”线彰显别样“警”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