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汽车消费引擎的 正确启动方式!(2)
时间:2020-03-11 14: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分析认为,目前就业问题并未开始暴露,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将逐渐显现和传导,部分中小企业可能会受到更大影响。从宏观角度看,就业压力未来可能大幅上升。德意志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则认为,与以往不同,当前的主要矛盾不是GDP增长,而是如何尽快复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他认为,当前经济本身对劳动力有很强的需求,不需要刺激,但如果短期疫情不结束,情况就比较严重,政策应该主要关注地方政府如何兼顾防疫和复工,而不是大规模的刺激经济。 ▎企业活下去是关键“目前我们最大的困扰就是房租,希望能得到适当减免。否则我们将面临生存问题。”上述经销商表示,对于终端销售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订单难以兑现,而是来自房租、银行贷款和人工成本等经营性成本的压力。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建议,应该提前储备项目,疫情后可以启动基建投资和减税等安排。在更加科学防治疫情的基础上,毕马威预期中国政府将加大宏观调节力度,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以保证合理经济增速,努力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祝宝良认为,提振消费,首先要将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企业的短期困难和就业上。财政要加大力度,赤字率可提高到3.5%,另外,要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额度。其次,货币政策要关注物价,短期增加流动性没问题,疫情缓解后,要恢复到常态上去。最后,社会政策要托底,要保就业和失业人员,对在校学生、贫困人群等受物价影响比较大的群体也要补贴。朱海斌建议,在政策上必须做前瞻性准备,如创造就业机会、对中低收入人群给予消费补贴、失业保障等。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疫情事实上加速了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优胜劣汰的过程,当然,在企业可能更快被淘汰的同时,失业率过高的风险也将到来。他建议,对于不解雇员工的企业,财政对员工基本工资的进行补助和分担。朱海斌建议,在政策上必须做前瞻性准备,如创造就业机会、对中低收入人群给予消费补贴、失业保障等。 李万里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与供应链,且大部分集群在中国,这些不会因短暂的疫情而发生变化。但是,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才是深刻的,要引起特别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甚至会改变市场形态、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现有格局,加速推动优胜劣汰的进程。 及时了解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对货运行业的影响,请随时关注卡车之家专题报道 →→抗击疫情,卡车人奋战在前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