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春寒料峭!汽车产业全年或“前低后高”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陈伶娜)已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国内汽车市场雪上加霜。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汽车市场2月产销数据出现大幅下跌。

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80%左右的产销下滑幅度背后,汽车产业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冲击?相关企业面临着怎样的困难?未来,国内车市又会有怎样的前景?新华财经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

  1-2月汽车行业产销受重创 3月缓慢恢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2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出现大幅下滑,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其中,乘用车产销降幅尤为明显。

  另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69.9万辆,同比下滑21%;2月销量25.0万辆,同比下滑80%。1-2月累计同比负增长41.0%,各细分市场均有大幅下滑。

  “2月本就是东北地区车市淡季,再叠加疫情影响,导致销量非常低,整个2月,公司只卖了1辆车。”吉林省云上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贵博对记者介绍。

  3月份以来,汽车市场复工进程加快,但客流恢复缓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16时,跟踪调研的全国20多个省(区、市)134家汽车经销商集团的8421家4S店中,门店复工率为91.4%,而客流恢复率为53.7%,销售效率43.2%,售后效率53.9%。

  记者3月12日在天津调研时发现,多家汽车4S店已经恢复营业。天津津汇迪通4S店2月17日开始复工营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复工以来,客流量与销售量与春节前相比大幅减少,过去20多天只卖出去十几辆车,其中部分客户因疫情期间乘坐公共交通不方便而选择购车。

  天津信达长城4S店销售经理王宝介绍说,为维持销量,多数车型2019年全年都在降价促销,利润空间很小,今年一季度的销售停滞对于公司压力很大。

  汽车产业“供、需、销”等全面受压

  疲弱的数据背后,汽车产业及相关企业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冲击?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焱认为,短期内,疫情导致工厂开工推迟,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对于制造业而言是一个巨大打击,尤其对正处于低谷中的汽车行业,生产和销售均出现断崖式下跌,资金链压力很大。对于某些原本陷入债务危机的车企,疫情很可能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的经营风险值得关注。

  乘联会近日发布的报告认为,疫情从供给端、需求端、经营链等方面对汽车行业带来了影响。

  在供给端,首先,疫情冲击了整车企业生产核心区域,尽管当前行业库存尚可维持数月,但日系企业库存较少,存销比在1.0左右,且日系企业有约3/4的产能分布在湖北和广东,后续势必会影响正常销售;其次,零部件供应面临中断风险,影响全国乃至全球整车生产。此次疫情导致的生产停滞、复产延期将对未来2-3个月全国的汽车生产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同时,下游整车企业需求减少,也会给一些中小零部件供应商带来生存压力,甚至可能出现倒闭潮,最终导致部分零部件断货,拉长负面影响时间。此外,疫情在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蔓延,高度全球化的汽车全球供应链可能因此受到更大范围的影响。

  在需求端,失业率的增加和部分居民收入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潜在购车群体购买力下降。近年车市增长动力之一的网约车市场,也由于疫情导致出行需求大幅下滑,需求受到重创。同时,疫情下,非必需品的耐用品消费意愿下降。此外,需求结构也面临变化。购买力下降对首购用户、中低端及自主品牌影响更大。

  在经营链方面,由于生产受限,供应链面临风险,需求下滑,复工延期,处于产业链核心的整车生产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和严峻形势,短期产值、利润受到重创,长期产业格局可能重新洗牌。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经销商和汽车后市场也将受到牵连,尤其是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后,为激发终端需求,厂家和经销商或主动采取调价措施,进而带来终端价格紊乱的风险。

  一方面,经销商经营压力凸显;另一方面,随着汽车销量的下降,汽车后市场产业链,包括保险、信贷、二手车等均受创。尤其是对于新车销售链条上的保险、信贷等都受到影响。此外,由于企业营销活动减少,大型会展、品牌宣传活动都处于停滞状态,对相关第三产业也会带来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