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级自动驾驶的尴尬时刻 长安、奥迪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
时间:2020-03-27 02: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尽管在3月19日,奥迪对亿欧汽车进行回应称:并未取消Level 3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项目,而是将其提升至大众集团层面,整合至Car.Software软件车载开发部门。但显而易见的是,曾经主推的L3技术路线正在被边缘化。 犹记得2017年7月11日下午,奥迪汽车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其全新一代A8正式亮相,而这款车型因搭载L3级自动驾驶系统声名大噪。这款车型也被定义为首款专为高度自动化驾驶而开发的量产车型,一度被认为是奥迪打出的“关键牌”。 车流/Unsliash 如今,两年半时间已经过去。奥迪官方此前承诺的这台硬件支持L3级的自动驾驶,后续会陆续向民众开放,但此承诺始终未能照进现实。 这也是奥迪被外界传言猜测放弃L3级自动驾驶的重要原因。虽然官方回应并未被取消,但在3月17日的回应中,奥迪确认了公司正在加强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不仅仅是在奥迪,放眼整个汽车产业,L3级自动驾驶的研发正逐渐被边缘的命运。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很简单:落地难。 01 事实上,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一直是引发业界讨论的争议点。也有多家企业早已放弃了这一路线。 “我们放弃驾驶辅助技术的过渡阶段,决定直接提供L4级别全自动驾驶的车辆。原因是不知道在L3级别,如何从机械操控切换到人工操控。” 2016年8月,时任福特北美总裁的Raj Nair在一场发布会上表示。 持这种观点的不只福特一家,沃尔沃、谷歌waymo、丰田都曾表示,由于安全风险,研发L3意义并不大,将跳过L3级自动驾驶技术。时任沃尔沃中国区研发总监的顾建民更是直言,“在L3级自动驾驶下,驾驶员虽然可以随时撒手,但又要随时准备接管,这样随时戒备的状态违背了自动驾驶的初衷。”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张男 按照SAE制定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自动驾驶共分为L0-5共6个级别。其中L1、L2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连许多售价低至10万元以内的自主品牌车型也早已具备了L2级驾驶辅助功能。具体来看,L2级可以被看作辅助驾驶,需要驾势员和平常开车一样手握方向盘、平视前方、保持注意力。通常意义上,包括车道偏离预警、并线辅助、主动安全/主动刹车系统以及自适应巡航等功能。 而L3级别自动驾驶,被称为一定条件下的自动驾驶。由车辆完成绝大部分驾驶操作,人类驾势员需要集中注意力,以应对紧急危险情况。L3级自动驾驶一直被看作过渡至L4及L5级别的技术。同时,L3级还细分为TJP(拥堵自动驾驶)和HWP(高速自动驾驶)两类。 简单理解,L3级能够做到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脱手”、“脱脚”、“脱眼”并“解放”驾驶员的“条件自动驾驶”。目前,宣传自己是L3自动驾驶的公司,会把高速公路引导HWP、交通拥堵引导TJP和自主代客泊车AVP,作为L3典型使用场景,并作为卖点进行宣传。 相对于其他级别的自动驾驶等级,L3级自动驾驶颇有模棱两可的意味,人和机器存在各自分工。夹在辅助驾驶和自动程度相对较高的L4/L5之间,定位也较为“尴尬”。同时,L3级自动驾驶对外界来说也普遍遭到误解,特斯拉车主就曾误以为L3级自动驾驶可以完全摆脱人为操作,最终酿成车祸惨案,这从侧面验证了L3级自动驾驶充满无法预料的危险性。 从责任划分上,L2 和 L3 级拥有明显不同,简单理解,在 L3 级自动驾驶下,如果车辆发生事故,责任将由技术提供方也就是主机厂和驾驶员共同承担,而 L2 级则全部由人类驾驶员来承担。这也让众车企背负着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车企为了标榜自己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实力,所以L2.5级等说法开始出现,这与责任划分问题息息相关。 量产落地――也是自动驾驶企业难以跨越的鸿沟。在国际上量产车有个标准,必须达到50辆才能称为量产,这意味着汽车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用户,中间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还需要保证技术的稳定性、一致性。 02 争议 就国内市场来看,L3级自动驾驶却格外吸引中国车企驻足。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攻击性更强 国产奥迪Q3轿跑实车图
- 下一篇:习近平复信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