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采访丨被迫按下“暂停键”,中国汽车产业如何迎来春天
时间:2020-04-02 09: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对于一个产业而言亦是如此。受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令连续两年产销下滑的汽车产业雪上加霜。 产业供应链频发预警、整车企业掀起裁员降薪潮、经销商门店门可罗雀……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中国汽车产业突遭多重考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9.6%。 产业利润总额的骤降与汽车销量的下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其中,疫情较为严峻的2月,汽车产销量的跌幅最为明显,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系历史最低水平,疫情对产业的影响空前。 在国内抗疫取得阶段性成功、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顽强复工复产之际,全球进入了与疫情搏斗的焦灼时期,超100多家跨国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被迫停产,全球汽车产业链运转陷入紊乱状态,再度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疫后”复苏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汽车产业的“疫后”恢复,显然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牵涉未来我国经济的走势。 基于此,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复工复产,并推出多项举措拉动汽车消费增长。3月31日,国务院再度释放重磅消息,确定三项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中央层面对汽车消费的大力拉动,不仅再度明晰了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汽车产业走出低谷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被迫按下“暂停键”的档口,中国汽车产业该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化“危”为“机”?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该如何纾困?政府对产业的扶持政策将瞄准哪些方向?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否会因此而转移?为此,证券时报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受访专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 (排名不分先后) 影响空前 全年汽车销量预计同比下滑10% 《证券时报》: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分别是什么? 付于武:新冠疫情是一个突发性事件,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空前的影响。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主要是因为:疫情的爆发时点恰好是中国汽车产业向“新四化”转型的攻坚期。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打乱了产业转型的步伐和节奏,对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影响空前。 董扬:现在汽车产业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努力复工复产;既要考虑国内疫情的形势变化,又要关注国际疫情带来的影响;既要考虑短期波动,又要考虑长期的。总体来讲,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对生产端的。 《证券时报》:疫情给汽车消费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有多大?疫情结束后,是否会迎来报复性消费?2020年车市的销量走势如何? 付于武:2003年非典时期,我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轿车大批走入家庭,消费需求十分旺盛,因此疫情结束后汽车消费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甚至这种高增长持续十年之久。但2020年的汽车市场,与当年非典时期所处于的大环境早已不再相同。或许短期内,此前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会所有释放,但长期来看已不会产生“大阳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