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作为大会重要板块之一,主题论坛6“示范先行,打造多元应用场景”圆满落幕。论坛集结了祺迹汽车、卡尔动力、白犀牛、轻舟智航、新石器、驭势科技、北京车网科技等七家行业先锋企业代表,围绕推动自动驾驶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商业应用的核心主题展开深度对话,通过案例分享与趋势研判,为智能汽车产业升级注入创新动能,构建可复制的商业化实践范本。
主题演讲:多元场景下的商业化实践与创新
祺迹汽车创始人肖宁指出,自动驾驶规模化面临路权与成本两大瓶颈。他介绍了模块化底盘解决方案,通过标准化平台实现“一底盘多车型”开发,方案已成功应用于L4级Robobus和无人物流车,并在广州实现商业化运营。他强调车规级标准是获取路权的关键,需建立设计验证、供应链、生产品控三大体系保障安全性。在商业模式上,祺迹的“舱驾分离”理念通过底盘标准化和上装定制化,既满足客户长期升级需求,又衍生出医疗车等创新场景,有效降低TCO。
卡尔动力规控算法副总裁王前分享了“前车有人、后车无人”的自动驾驶货运编队解决方案在鄂尔多斯干线物流中的实践成果。通过混合智能感知、定位与控制技术,融合端到端架构和视觉语言大模型,其车队已实现2万公里L4级无人化运营,人力成本降低83%。王前预测,强化学习驱动的AI 3.0技术将推动货运自动驾驶市场规模达6万亿元,2025年将成为商业化放量元年。
白犀牛副总裁王瀚基发表《从示范场景到商业规模化——车规化是无人车必须跨越的门槛》的主题演讲,向行业分享了来自白犀牛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无人车规模化发展需要迈过的一一个门槛在于车规化。车规级产品能够提升无人车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解决路权管理的瓶颈难题。白犀牛正联合生态合作伙伴,积极探索车规级解决方案,努力打造可靠、高效且安全的无人配送体系。
轻舟智航副总裁&L4业务总经理李燚博提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三大关键突破点:技术、成本与政策。公司通过智能辅助驾驶大规模量产和高效的数据闭环,反哺L4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和商业闭环,逐步向更高等级自动驾驶迈进,致力于「将无人驾驶带进现实」。在技术创新方面,轻舟智航行业首创「安全的端到端」架构和基于运动模拟的世界模型,突破体验上限的同时守护安全下限,并将算法迭代周期缩短至以天为单位;成本控制上,构建了强大的自动驾驶工具链,使研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政策方面,协同政府及产业链上下游推动行业标准及监管体系构建。
新石器西南市场总经理代佳以快递行业为切入点,展现了无人车在重构物流体系中的创新价值。她指出,无人车不仅实现了“网点-驿站”的高效接驳,释放了快递员在末端配送中的生产力,更通过智能调度系统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物流网络。目前新石器X系列车型已在全国250个城市部署,覆盖从城市商圈到偏远乡村的多元场景,并成功拓展至商超即时配送等新领域。面对行业发展,她呼吁业联合推动路权开放,建立跨企业的“智慧运力网”。
驭势科技西南区负责人龙光耀分享了公司在机场、制造业厂区、港口等场景的落地经验。其无人车在香港、乌鲁木齐、新加坡等国内外机场实现7X24小时运营,其中香港、乌鲁木齐机场日运营里程均超过2500公里。龙光耀指出,通用化驭势U-Drive智驾系统已适配10余种车型,未来将通过“π模式”与主机厂、运营商共建生态,推动L4标准化复制。
北京车网科技场景商务部部长倪鹏介绍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成果。目前示范区覆盖 600 平方公里,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4000万公里,开展八大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在北京亦庄全域实现常态化运营,实现智慧路口、智能网联汽车与统一云控平台有机融入到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之中等创新应用。他透露,北京正推进示范区4.0阶段建设,加速推进“北京经验”向全国推广应用。
圆桌对话:商业化攻坚与生态共建路径
在主题为“自动驾驶商业化攻坚与生态共建”的圆桌环节,四位嘉宾围绕行业挑战与协作展开讨论。
祺迹汽车创始人肖宁指出,园区物流因政策明确、经济账清晰成为最快落地场景,他呼吁政府与企业联合制定车规标准。他认为未来城市交通将走向“舱驾分离”的共享运营模式,底盘标准化将催生多样化应用场景。
卡尔动力规控算法副总裁王前则强调技术与商业需形成正循环。他介绍卡尔动力通过编队模式已在部分路线实现UE转正,未来将拓展至更多区域。他提出自动驾驶将创造运维、云端监管等新就业机会,实现产业升级。
白犀牛副总裁王瀚基认为,当前限制无人车商业规模化落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产品性能、地方管理等等。车规级产品能够提升无人车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解决瓶颈性难题。白犀牛正积极探索车规级解决方案,联合各方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打造可靠、高效且安全的无人配送产品。同时以国内为核心,积极探索海外市场,为全球物流智能化变革提供来自中国的最优实践方案。
轻舟智航副总裁李燚博提出轻舟将坚持“安全第一、用户至上”原则,通过模块化技术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他强调应辩证看待技术替代,自动驾驶本质是提升社会运转效率,解决人力缺口问题。
本场论坛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圆满结束。论坛通过技术方案、商业模式、政策协同的多维探讨,清晰呈现了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的可行路径。最后,与会企业代表达成共识:唯有产业链上下游共建标准、共享生态,才能加速实现“让运输没有边界”的愿景。随着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成熟与政策法规的协同创新,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率先实现L4级商业化规模落地。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