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沉下去打”(2)
时间:2019-09-22 03: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先越:我们和中国一汽合作代工的过程中感受到,汽车行业逐渐走向专业化分工,共线生产在汽车工厂已经很成熟了。三电技术是个流水线安装的过程,电池等都是标准化产品。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新建工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后续管理上也需要耗费很多资源。 此外,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我国汽车行业规划上比较超前,产能利用率上的设计本身就有富余。原先已经投产的产能都已经出现过剩,更不用说新增的规划产能了,今年来看各地都出现了大量新建的工厂,实际上都可能加剧这个问题。未来的国内汽车市场不太可能再出现爆发式增长,普及型消费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 当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阶段规划,新特汽车也未必一直会是轻运营模式,可能某个阶段会去收购工厂,这些都是可能的。而在初期阶段,因为资金、人才等资源有限,肯定先专注把产品卖出去。因为工厂实际上是有钱就能确定的事情,但是市场是不确定的,有市场就一定造得了工厂,但是造了工厂未必能有市场。 阶段性步伐调整是关键 《中国经营报》:新特汽车成立初期的发展步伐较快,而2019年新特汽车进行了调整,这是事先规划的节奏还是阶段性的决定? 先越:新特汽车一直以来都没有和谁进行比较,我们做的调整都是为了真正找准市场定位。我们每隔半年都会有战略会,会上预测接下来可能面对的市场变化,然后决定如何调整应对。造车新势力在2019年上半年遇到很多难题,确实是走到每一步才会发现每一步的问题。 2018年底的战略会上,第一个预测就是新能源补贴退坡会大幅下降;第二个则是C端市场出现减量、B端市场出现增量;第三个是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一定会比预期的少,因为传统车企的挤压变大。因此,新特汽车在产品上进行策略调整,也有了DEV Lite车型的确立,下半年也会有些新的东西推出。2019年上半年新特汽车有意主动放慢生产节奏。 《中国经营报》:如何理解2019年新特汽车不冲量的原因? 先越:不少造车新势力上半年都会提升订单量,因为今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与车型匹配度高。按照今年的补贴来看,市场上同样的价格或者略高的价格,C端消费者宁可去买续航能力更高的SUV车型。 我们有意识去做产品转型,是因为补贴退坡对A0级车型的冲击力比较大,如果我们再去走量的话,需要硬扛到和竞争者相比更有优势的价格,这样会造成企业的亏损。这样产品卖得越多,确实现金流会越大,但是亏损也会变大,迟早都要去补这个包袱。因此,我们对原有车型进行了升级,下半年开始会逐步把量做起来,也希望4万辆的订单不仅是DEV 1单一产品,而是复合型车型,这样更能增加后发优势。 《中国经营报》:量产交付步伐放缓是否担心影响消费者的感受?如何维系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先越:目前新特汽车的消费者从订车到提车,等待时间大概是一个月以内,整体还是比较快的。对于已经交付的用户,我们经常也会给予他们回馈。现在新特汽车的APP上已经有差不多20万用户,而且活跃度非常高,基本上隔几分钟就有新的帖子,我们线下也有举办用户恳谈会。 此外,我们也通过相关渠道向用户透露新产品上市的计划,后续产品的研发设计上也会加入用户的想法。第一批用户都是花了很大勇气去尝试一个全新的品牌,这批用户是最珍贵的基础,对一个品牌的口碑影响很大。 《中国经营报》:多个网约车平台都在亏损,而且越来越多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也有所布局。新特汽车入局网约车如何盈利? 先越:对于B端出行的布局,我们去年就开始申请牌照,现在新电出行已获得全国网约车线上运营牌照,并有贵安、成都、重庆的地方牌照。但是,新特汽车还是聚焦在汽车销售上,主要是打造运力和其他出行平台合作。如果切到前端就会虚焦了,而且前端也不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目前还是希望以轻资产形式入局网约车,而不是重资产切入前端。 我们的战略很清晰,先把运单量跑起来,把新电出行的司机量做起来,第二步开始导入我们的车型。国家一直在规范网约车牌照,一旦拿到牌照会有很多司机想要挂靠过来,因为现在强调规范,而地方牌照的量又是有限的。新特汽车先从这三个城市着手,1~2年内做深这几个城市也会是一个“很可怕”的体量,同时再让我们的经销商到所在城市先去卡位,从而逐步获得其他城市的牌照。 新旧势力将融合发展 《中国经营报》:如何看待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之间的竞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