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沉下去打”(3)
时间:2019-09-22 03: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先越:我创立新特汽车的时候,认为其实不存在新旧势力之别,各个公司成立时间长短当然有一定划分。不过,作为产业的入局者,本质上都是汽车企业,只是说产品定位有所不同,再过一两年可能就没有新势力的说法了。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并不那么在意新旧势力,更多关注这款产品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更多需要思考的是,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什么、产品的竞争力到底在哪儿。 新的汽车公司可能更多注重科技创新,在产品设计理念上有优势。但是从产品矩阵和开发速度上,新势力肯定不如传统车企,尤其今年产品更新速度比原先快了很多,造车新势力面对的压力很大。消费者购买传统车企的产品可能看中的是性价比和网点渠道,但是传统车企也有问题,边际效益很低,产品创新也乏善可陈。 站在未来看现在,实际上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各有优缺点,我认为有可能未来会是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融合发展。 《中国经营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会存在泡沫? 先越:目前造车新势力有很多,实实在在能交付的其实并不多,仅有约5~6家。今年内可能还会增加2~3家,但是总体可能不会超过10家。作为汽车企业,肯定是要把产品弄出来,而不是光讲故事。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其实从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情况来看,目前的量还是处于合理区间。 回顾互联网三大巨头BAT的发展,当年这三家也都不是头部企业,但都是从惨烈的洗牌中过来的。BAT发展至今,主营业务其实已经远不只是当时的想法了。类比目前的造车新势力,还是得找到自己生存的关键,而不是盲从。在行业的洗牌中,不管融资多少、发展多好,如果缺乏创新的商业模式都很难生存下去。设想5~10年后,真正走出来的造车新势力,未必还是像现在那样发展,很可能形式上已经发生变化。 深度 新特现阶段目标是“活下去” 回顾造车新势力的发展,2014年开始,“PPT造车”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的热门关键词。在造车新势力的“上半场”,经过近两年的“抢钱抢人”大战之后,造车新势力逐渐“跳出PPT”,在产品量产交付上打得火热。 姗姗来迟的新特汽车,在2017年9月成立至今便实现了量产交付,进展上一度“反超”不少布局已久的“玩家”。先越表示,其实新特汽车早在2016年就开始准备相关事宜,找准定位才能更好发力。 在2019年上半年,多家新能源车企忙于“冲量”之时,新特汽车却选择利用此时间段来调整步伐。先越认为,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未来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新特汽车的道路,如何活下来并且活得好,是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在实现量产交付后,2019年上半年新特汽车面临着新的选择,是将资金投入量产交付“砸量”,还是将资金投入到其他规划上?新特汽车选择了后者。 两次的创业经历让先越更明白,新特汽车现阶段的目标是要“活下来”。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跟其他新兴行业当年的发展历程类似。“经历过互联网两次泡沫,真正能够留下来的公司一定要好好思考怎么活下来。”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先越创办公司将传统汽车推广与互联网结合做营销,2014年开始入局电桩市场。原来做推广的时候接触到了汽车行业,特别对汽车工业中一些核心环节有相应了解。此外,创立电桩企业时也开始接触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了解其最初发展的历程。先越认为,汽车制造中最关键的在于质量,相比起质量把关,车辆设计等都是比较简单的部分。 老板秘籍 1.为什么要“沉下去打”? 相比DEV 1车型,我们推出了更低续航的DEV Lite车型,实际上与我们思考的市场定位相关,希望新特汽车继续聚焦低线市场(三到六线城市),继续下沉到某个细分领域,我们的内部战略叫“沉下去打”。因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真正有市场机会的细分领域,为之去努力才更有机会做成。 其实之前很多低速电动车卖得很好,续航集中在200km以下,因为在低线城市并没有太高的出行半径需求,一天开车四五十公里已经到顶了。而且这类消费者,尽管要开车出去玩,基本上也是白天出去晚上回来,不太可能会说要开到某个地方过夜,因为还得考虑到住宿成本等。我们一直也在思考,在目前竞争如此激烈的态势下,如何找到自己合适的生存空间并且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现在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后半场竞争,更加需要冷静和理性。 2.2019年新特汽车为何不冲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