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奥迪与时代同频共振
时间:2019-09-26 06: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2019年09月26日 星期四
升级“全价值链共创”模式 一汽-大众奥迪与时代同频共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9月26日 10 版)
从“全价值链本土化”到“全价值链共创”升级,一汽-大众奥迪依然做行业变革大潮的引领者 一汽-大众奥迪志愿者与宝贝之家孩子亲切互动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来说,合资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1983年,国内第一家中外整车合资企业成立。随后,伴随着中国汽车销量突飞猛进,全球主流汽车品牌几乎都在国内以合资的方式进行了本地化投产。 对于刚刚跨过而立之年的一汽-大众奥迪来说,1988年一汽引进奥迪100那天起,改变也从未停止。 从1988年奥迪100改变了人们对“轿车”的认知;到1999年奥迪A6首开高档车加长的先河;再到率先在国内开启专业的4S店模式……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豪华车品牌之一,一汽-大众奥迪不仅向世界展现出一个不断锐意进取的奥迪品牌,更成为中国汽车高水平合作的桥头堡。 ----------------------------- 从“全价值链本土化”到“全价值链共创” 一汽-大众奥迪助力中国汽车工业立“高标准” 1986年后,汽车制造业成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国家最终明确“发展轿车工业”这一战略决策后,一汽-大众奥迪经历和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再次腾飞的历史性时刻。尤其是一汽-大众奥迪“全价值链本土化”的建立,既确定了奥迪在华的发展优势,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二次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所谓“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即在产品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等环节上都实现了本土化。要知道,在轿车进口量连年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上世纪80年代,一汽-大众奥迪的这一抉择不仅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实力为支撑,更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本土化研发及改进,可以被看作一汽-大众奥迪全价值链本土化体系能力的一大力证。1999年秋下线、首开国内高档车高标准“加长”先河的奥迪A6(C5)便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市场调查显示,加长车型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但是加长的车型由于轴距加长的困难,导致需要巨大投资。1996年1月,合资双方签署联合开发奥迪A6(C5)的协议时,就决定面向中国市场的加长版车型开发与奥迪A6原型车的开发紧密配合。 实际上,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在C5原型车设计的初期,就已经把加长的因素与相关数据都融入进去,充分考虑了加长后整车的性能、安全、美感等方面,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专门为加长版车型设计的,可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1999年A6(C5)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相比于全球版,中国版A6的轴距最终加长了90毫米,整车长度也增加了约100毫米。 当时谈判双方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一次“加长”的决定,不仅让奥迪A6五年累计销售20多万辆,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更在无形中确立了“豪华车入华必加长”的铁律。 众所周知,一汽-大众奥迪此后推出的A6L,A4L等车型,相对于全球版车型都有加长,同时成为了各自细分市场的领跑者。 事实上,一汽-大众奥迪的本土适应性开发不只体现在“加长”上。例如,2013年4月,同样没有“加长”的第四款国产奥迪车型—奥迪Q3,凭借在动力系统、底盘系统、内饰部件的十余项本土化研发和改进,更好的适应了中国路况和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2018年10月13日,作为奥迪品牌最重要的年轻化战略车型,全新奥迪Q2L在成都正式上市,并在空间、操控、设计、颜色等四大方面,针对中国用户进行了专属开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奥迪高档车型进行本土适应性开发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市场价值,更重要的是开发过程为国内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在研发本土化过程中,中方技术人员能参与到产品的二次研发,培养了一大批骨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