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腾起风景(3)
时间:2019-10-02 19: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70年来,重庆经历了一场城市的“华丽转身”——全市幅员面积从300平方公里扩大到8.24万平方公里;居住更舒适,重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不足5平方米增加到36.53平方米;功能大提升,公共交通、城市公园、休闲步道、体育场馆等快速建设,让居民生活更便利,休闲体验更丰富。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和大库区于一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重庆必须破解的课题,面对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市情,重庆不仅顺利完成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加快库区城镇化进程,而且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优势互补、城乡联动发展的路子。重庆主城区都市圈、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经济总量均比直辖初增长15倍多,“一圈两群”协同发展格局日益形成。 近年来,重庆统筹抓好乡村振兴与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接二连三”,如火如荼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和“三社”融合发展试点,全面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美乡村加快成型。 乡村振兴,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南川区大观镇深耕产业,大力发展茶叶、精品水果、稻虾、大果红花油茶等四个万亩产业,以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和食品园区为平台大力招商,吸引20余家企业相继落户。 铜梁区土桥镇的荷和原乡打造AAA级景区,每年吸引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以上。 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创新股权合作和利益联结机制,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 统筹推进城市提升。重庆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加快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 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网络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实施“850+”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 推动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努力实现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城市品质提升,居民感受最深。 “家门旁有个体育公园,感觉生活越来越舒适了。”9月21日下午,家住两江豪庭小区的周令芬,带着孙女到渝北区春华体育文化公园游玩。公园里有塑胶跑道、吊环、羽毛球场等,这是周令芬和附近居民最喜欢来的地方。而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块闲置的“边角地”。 2018年8月,重庆启动“在建成区利用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行动计划。一年后,第一批3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成投用,再过一年,重庆将利用“边角地”修建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 近些年,重庆以大文旅增强城市发展能级,连续两年被世界旅游业理事会评为“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重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底气十足。 今年2月,央视发布信息,重庆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成为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数最高城市之一。 方向既明,干劲倍增。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重庆正在“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联通四方 从阡陌交通到互联互通,重庆的路越走越宽;从打开山门到走向五洲,重庆的路越走越远 上天入地的轻轨穿楼而过,横跨江面的过江索道,飞架南北、造型各异的跨江大桥,风光无限的云端机场……独特的地形造就魔幻的交通,成为“3D魔幻之城”的标签,吸引中外游客前来打卡。 重庆,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开门是山,抬头是坡,迈步是坎。解放之初,重庆市中心仅有总长不足40公里的行车道路,公共交通能行驶的汽车仅有11辆。那时,从渝中区到南岸、江北,过江只能靠轮渡。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骏马奔腾的内蒙古花车
- 下一篇:19款丰田霸道2800柴油 改款上市品质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