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炒鞋”:从大众化到证券化(3)
时间:2019-11-10 10: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平台的各式创新,尤其是“杠杆+期货”、期权等类证券化的举措,进一步放量了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也放大了参与者的风险敞口。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资本犹入无人之境,也进一步助长恶意套利行为。很多杠杆资金通过控制货源,制造稀缺假象,吸引更多玩家高价接货从中套利。而因证券化后无需实物交割,平台更可以无中生有、自作庄家牟取暴利,让原本基于情怀、时尚需求的潮鞋市场,陷入一场资本狂欢。笼罩在这场盛宴之上的是随时可被戳破的价格泡沫,当大资本、庄家收割韭菜时,结局必是一地鸡毛。 商品期货、期权作为风险管理工具,虽然在金融市场极为常见,但它们对其标的商品一般都有特殊要求。譬如,可以作为期货或期权交易的商品,其供需规模一般十分巨大。如大豆、玉米等农产品(5.250,-0.01,-0.19%)或原油、天然气等能源品,它们被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原料在全球市场广泛交易,因体量巨大难以有大资本或庄家轻易操纵市场,这样才能在自由竞争中形成权威价格。另外,期货、期权属于标准化合同,要求其标的商品的品质也要易于划分,质量可以评价。显然,球鞋交易规模较小,易被资本轻易操控价格,且市场上假货、次品泛滥,交易双方也难于鉴定真假、评定质量,这使得球鞋的证券化基本只是图于外形,不过是投机套利的工具罢了。 一些平台也意识到这些恶意的炒作套利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已经严重影响到潮鞋市场的正常发展。以毒APP为代表的平台提出了“鞋穿不炒”的倡议,期望市场回复理性消费。前有股市,后有币圈,历史是最佳见证。潮水终将会退去,无论是炒鞋还是炒盲盒、炒衣服,繁荣的背后如若缺乏底层基础,非理性的市场必然逃不出泡沫破灭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