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走出东北,12年后再赌电动汽车,能靠中国翻盘吗?
时间:2019-12-03 06: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作者 若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撩车》是创业邦旗下的汽车栏目,我们将以全新的内容形式,带你“撩”动全球汽车产业的新机会。这是《撩车》的第109篇推送。 国内高端电动车市场,又迎来一位新的玩家。 历时507天,11月29日,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的合资项目光束汽车正式在张家港启动。这也是继华晨宝马之后,宝马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公司。宝马不再只有沈阳造,如今也有了江苏造。 据介绍,光束汽车项目注册资金为17亿元,总投资约为51亿。项目组成后,将具备年产16万辆燃油车以及纯电动车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不过该项目主要侧重的还是纯电动车的生产。 宝马集团研发董事傅乐希(来源:长城官网) 宝马集团研发董事傅乐希表示,光束项目将促使宝马进一步实施“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的战略。 而到了2020年,宝马将开始在中国生产全新的纯电动BMW iX3,并出口至世界各地。 这个曾经独领风骚,却又迟到在新能源汽车风口的豪华车企,终于开始努力追赶,并且要决心超越那些占据领先地位的竞争对手。 从抢占先机 到错失良机 宝马在电动化方面的布局,还要追溯到12年前。 2006年,宝马集团迎来新一任董事长Nobert Reithofer,他的上任,直接拉开了宝马电动化的帷幕。 于是次年,宝马提出了“Strategy Number One”(第一战略),“Project i”计划应运而生,开始为后来的宝马i品牌做技术储备。 而此时,电动车赛道上的玩家还很少,特斯拉才刚成立3年,第一款车型Roadster还尚未面世。 Ulrich Kranz (来源:网络) Project i 计划成立后,前宝马高级副总裁、i系列电动汽车项目负责人Ulrich Kranz带队,单独拉出一队人马,正式开启了纯电动车的研发之路。 历时6年,宝马i系列的首款量产车宝马i3终于在2013年7月份迎来上市。 在北京活动现场,宝马甚至邀请到了宝马i3的首位中国车主、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为其站台,重要性可见一斑。 美国《连线》杂志则将其誉为“10 年间慕尼黑最具创新性的产品”。 这款车的亮点和槽点可以说势均力敌。亮点是,宝马i3在外观设计和轻量化方面做了全新的诠释。 比如,相较于燃油车,i3的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成为对电动车最早的注释,而基于这些设计,宝马i3因此获得了iF设计金奖、世界车型设计年度大奖。 在车型轻量化方面,宝马i3的车身架构采用的是“LifeDrive”模块架构,主要由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这使得宝马i3的车身重量比设计之初足足轻了250-350公斤。 BMW i3(来源:网络)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宝马i3在续航里程方面则备受诟病。 宝马i3最初配备的是容量为21.6kWh的锂离子电池,续航里程仅为150km。什么概念?举个例子,在同一时期,特斯拉发布的Model S性能版的电池容量为85kWh,续航里程为390 km,几乎是宝马i3的两倍。 紧接着,2016年,宝马推出电池容量为35kWh的车型,续航里程200-250 km。今年宝马i3再次升级,续航里程为340km。 而目前,特斯拉里程增强升级版 Model S,续航里程已经高达660 km;奔驰EQC续航里程为415 km;奥迪e-tron续航里程为470 km;自主品牌中,一直被吐槽续航不行的蔚来ES8,现款续航里程也有425 km。 可见,相较市场上的主流纯电动车,宝马i3的差距着实不小。 当然,如果单说在电动车方面的布局,假如以首款量产车的上市为时间节点,宝马i3至少比奔驰EQC和奥迪e-tron 的上市提前了六年。 不过,可惜的是,宝马i项目发力虽早,首战的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2015年,科鲁格上任宝马集团新CEO,从那时起,宝马的纯电动战略发展就被按下了缓慢减速键。宝马集团包括科鲁格在内的诸多人对纯电动怀有偏见,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方面。 Harald Krüger(来源:宝马官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