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品牌在售车仅剩两款 华晨混改前途未卜(3)
时间:2019-12-12 11: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华晨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在遇到宝马后,就出现了依赖,无论是技术还是盈利。“虽然以往依赖合资品牌华晨宝马为华晨汽车创造了收益,但长此以往,自然是不利于企业本身的发展的。”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曾表示。 2003年,华晨汽车与宝马集团联姻,之后,华晨汽车便开始了依仗宝马过活的时光。华晨汽车开始走上了资源整合的造车路:保时捷调校的底盘,与宝马合作的发动机,意大利设计的外壳,加一起车就造好了。这种简单的思路,很长时间内主导了华晨汽车的造车规划,导致华晨汽车在技术上过度依赖宝马。 业内人士分析,在其他自主品牌全力构建自主研发体系、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质量,以及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华晨汽车却对自主研发体系不够重视,到现在为止,中华的车型大都还有宝马设计风格的影子。在其他品牌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时,华晨汽车的产品推出节奏慢且在不断减少。这也导致华晨汽车与其他自主品牌,特别是一线自主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渐被边缘化。 而对于盈利的依赖更加严重。财报显示,2017年,华晨中国净利润43.76亿元,同比增长18.85%,其中,华晨宝马对集团净利润贡献由2016年的39.98亿元增加31%至52.38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扣除宝马的利润贡献,华晨中国实则净亏损达8.62亿元。2018年,华晨中国的净利润是43.77亿元,同比下滑17.48%;而华晨宝马带来的利润达到了62.44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宝马的利润输入,华晨中国将亏损18.67亿元。华晨自主品牌的亏损越来越大。 不过,华晨汽车对华晨宝马的依赖,从2018年开始便有了明确的期限。2018年10月,华晨中国发布公告称,宝马将以29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从沈阳金杯汽车手中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权,交割后宝马在华晨宝马的股份增至75%。公告同时披露,该交易将不迟于2022年完成。 需要思考的是,股比调整后,华晨宝马进入后合资时代,其向华晨汽车输送的投资收益将减半,实际控制权也必将向宝马集团靠拢。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新车型、新技术支撑的中华和华颂,销量难有起色的观境,何以支撑华晨汽车“活下去”?过度依赖华晨宝马的华晨汽车,最终是否会沦为宝马的代工厂。 事实上,2019年上半年,宝马的利润贡献已经减少。8月23日,华晨中国(01114.HK)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中期财务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华晨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9.0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6.74%;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减少9.43%。同时,半年报指出,制造及销售华晨宝马汽车未经审核的纯利为35.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 曾经风光,现在逐渐沉寂。华晨汽车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只剩“华晨宝马”,可惜人们还要把车尾上的“华晨”二字抠掉。过度依赖华晨宝马,缺少谋求自我发展的动力,不仅令华晨中华品牌逐渐被边缘化,还令金杯及华颂不得不合资化。未来,华晨汽车自主品牌究竟应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如何在消费者的心中“活下去”,是华晨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