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冠军或失守 谁撼动了奥迪的王座?(2)
时间:2019-12-21 00: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国家公务用车改革后,无法再得到政府订单的奥迪随之开始进行调整。早在2013年,奥迪就喊出“去官车化”,要年轻化的品牌定位战略转变。 12月20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对时代财经表示,随着90后逐渐成为豪华品牌消费主力,豪华品牌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奥迪“官车”形象不再,虽然很多产品趋向年轻化,但品牌力逐渐在BBA中落后。宝马和奔驰通过不断投放入门级豪华车型,吸引了大量的90后消费者,为销量上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德系三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 更关键的是,喜欢购买豪华品牌的年轻消费者群体,其实对于车辆的操控有比较高的需求。一直以标榜操控的宝马,单就宝马的后驱平台相比于奥迪的MQB前驱平台而言,就有很大优势。 品牌年轻化,确实是一条品牌转型道路的捷径。但对于奥迪这样的豪华品牌来说,如何找到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并与宝马形成一定的差异化,是奥迪需要解决的问题。 ABB在华布局的保守与激进 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上,ABB都在加速推进,以期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当前,奔驰和北汽正在进行深入合作,EQC即将在北奔全新升级后的新能源工厂投产,正式吹响奔驰进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号角。此外,奔驰更与吉利展开多方位合作,包括和吉利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营smart品牌,以及和吉利合资的移动出行品牌“耀出行”。 此外,北汽欲增持戴姆勒成为大股东、戴姆勒效仿宝马提升在北京奔驰的股权比例的消息传出,似乎都预示着奔驰在国内的战略性部署还会有大动作。 宝马方面,在取得华晨宝马75%的控股权后,口号都发生了变化: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口号的改变,背后更是华晨宝马在宝马内部战略地位提升的最好例证。值得关注的是,长城汽车合资光束项目最近获得政府相关部分审批,未来投产MINI品牌车型和相关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也将迎来提速。 图片来源:网络 至于奥迪,则选择与上汽牵手,利用上汽大众作为基地承担生产奥迪尚未国产车型的任务。但无论相比于已经将中国作为辐射亚太甚至全球市场的宝马,还是让吉利深度参与smart全球运营的戴姆勒上来说,上汽奥迪的项目并没有更多让人想象的空间。 草根出身的吉利和长城拥有更为灵活的决策和奖励机制,如今已经成长为自主品牌领头羊。至于上汽,更多只是依靠和大众与通用的合资公司来支撑局面,其自主品牌的发展相比年销售破百万的吉利和长城来说,还是存在明显差距。 对比之下,奥迪似乎仍然未能摒弃自己传统的思维--将合资伙伴仅仅视作国产化的生产伙伴。 不过对此,任万付认为,对于奥迪来说,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主动进行较大变革风险较高,保守一点符合奥迪一贯作风,“毕竟创业容易守业难。”任万付对时代财经表示,宝马和奔驰作为追赶者,求新求变是必要的动作。 上汽奥迪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奥迪要想重夺冠军,上汽奥迪的合资项目无疑是关键。 12月11日,上汽大众对时代财经表示,2018年6月,奥迪汽车股份公司获得大众汽车集团所持有的上汽大众1%的股权。从法规和产业政策上讲,上汽大众已经具备生产和销售奥迪的资质。目前,上汽奥迪项目正在按计划积极稳步推进,相关各方已经就项目具体事宜初步达成了一致,“我们已经签署了第一批产品开发协议,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准备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