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链与变局 汽车零部件企业“苦等”春天
时间:2020-03-11 00: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本报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汽车销量没起来,我们的订单也下降了。”在浙江嘉兴经营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郑文强表示,虽已复工但一季度业绩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郑文强有些无奈的背后,正是经历复工难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真实反映。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但当下或都行走在“艰难的”复工之路上。 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某种程度上承受“断链”之痛,由于近期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全球各地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持续扩大化,原材料进出口、物流运输等,正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亟待解决的一道道难题。 “我们发了很多空运,这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国内非轮胎橡胶件龙头企业中鼎股份(000887.SZ)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由于此前开工较晚,而发空运能够争取时间,“要不然对方断货了怎么办?” “主要是没有订单” “1月份过年,就是半个月,2月份没有做,3月份可以做了,但是订单没有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啊,”一谈到订单,在浙江嘉兴海盐经营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生意的张成城语气颇为急促。 张成城表示目前不存在员工返岗难问题,“我们员工都是海盐的,主要是没有订单”,其对记者表示,企业给华东地区一家头部车企及旗下公司作配套,但是由于车企自身没什么订单,他们也被迫承压。 而同在嘉兴的郑文强也感同身受,“我们也遇到了订单下滑,就是说现在汽车销量没有起来”,其对记者表示,工厂在2月13日就已复工,人员大部分已到岗。 郑文强的工厂主要是从事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制造、加工等,平时主要是以二供为主,面向宝马等车企,而一供则是面向某TOP3造车新势力,其对此自称道,“我们虽然小,但是产品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 由于掌握一定的技术,让郑文强的工厂甚至在当下承接了一些其他订单,其对记者表示,由于某主机厂有部分在湖北的供应商无法生产,“那客户肯定要想办法,我们离得近且人员也复工了,再加上之前也做过,就马上转给我们了”。 而郑文强的“幸运”,某种程度上也是湖北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艰难度日”的真实反映。 相关信息显示,2019年湖北全省汽车产量达到224.75万辆,约占国内汽车总产量的9%,而天眼查信息显示,湖北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12027家,在全国举足轻重。 “业绩起码下降三成,这还是保守估计,”在武汉经营一家生产注塑件等零部件企业的李可表示,现在自己比较焦虑,虽然在广州也有工厂,但是武汉工厂“东西拿不出来,人进不去,这个是你应对不了的,有些东西是那边独有的”。 而对于复工准备情况,李可表示,“武汉说是3月10日复工,但是现在连资料都没有提供给你,手续也都不知道,它自己都不清楚”,其反问道,“那怎么复工啊?” 2月20日,湖北省发布通告称,“省内各类企业先按不早于3月10日24时前复工”,而这已经不是湖北第一次发布复工消息,其曾于2月13日发布通告要求,省内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20日24时前复工。 由于地处疫情重灾区,焦急等待复工的不仅仅是李可,在湖北黄冈经营汽车零部件工厂的李章也表示,“没有复工,这边都封城了”,而在十堰同样经营零部件工厂的朱茂然也表示没复工,但是“跟疫情有关的汽车企业都已经复工了”。 在武汉有布局的均胜电子(600699.SH)回复记者称,其旗下武汉公司目前正“积极做好恢复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且由于“公司在武汉地区产能占比较小,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影响也较小,整体可控”,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在不同区域间灵活调配产能。 而对于煎熬中的湖北乃至其他省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疫情正在得到控制或许是最大的好消息之一。除此之外,与零部件企业同频共振的主机厂也在逐步复工复产。 工信部网站信息显示,截至3月3日24时,16家重点整车集团主要生产基地开工率已达84.1%,员工复岗率达到66.5%,员工复岗率达到66.5%,除重点疫区外,汽车行业企业基本实现复工复产。 “断链”危机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而当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蝴蝶效应”似乎正在不断发酵。 “我们有款原材料是从美国进口的,一旦受到美国疫情影响,我觉得自己企业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可能现在还没有显现,但是搞不清哪一天就把威力显现出来了。”郑文强对未来颇有些忐忑不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