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独家 >

“芯片”是决定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命门”(2)

  余凯:我在人工智能领域20多年了,并没有“转行”。人工智能技术要落地需要找到应用场景,自动驾驶其实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地平线其实是一家使命愿景驱动的公司。我们的底层信念在地平线的使命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赋能万物,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安全,更美好。选择自动驾驶方向是基于我们对终局的思考。大部分人思考的是当前的局势和变化,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什么东西20年不变,看到长期的趋势,思考如何创造长期的价值,也就是一种终局观。

  我们判断在人工智能时代,大量的计算会往边缘发展,所谓边缘就是互联网、云计算的边缘,也就是在终端上面。所以地平线从成立之初就选择要做机器人时代的英特尔,像英特尔一样成为一个赋能型的平台工具型企业,通过打造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和计算平台,能够承载、托起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在机器人这样一个应用的大范畴里面,第一个大规模落地的应用一定是智能汽车。这也是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应用领域,就如同是人工智能产业的珠穆朗玛峰。

  “技术基因”公司应同样重视“产品化”和“商业化”

  《中国经营报》:硅谷有句俗语:“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口说无凭,代码为证),你认为?当前地平线处于什么阶段?

  余凯:其实地平线两年前在内部提出“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product”(产品胜于雄辩),我们是一家技术基因很强的公司,但是我们一开始就知道作为企业,必须重视产品化和商业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2017年年底,地平线发布中国首款边缘AI芯片——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一代和面向AIoT的旭日一代,并在2018年就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商用。2019 年不仅迎来了产品丰收年,也迎来了商业化“大年”:产品迭代方面,2019 年下半年地平线先后宣布量产中国首款车规级AI 芯片——征程二代、新一代 AIoT 智能应用加速引擎——旭日二代。商业化方面,地平线则通过为越来越多的公司提供芯片及解决方案,实现了智能驾驶和智慧物联网的齐头并进。

  《中国经营报》:所以你们认为正在用产品说话?

  余凯:是这样的,在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车载AI芯片及解决方案无论是在前装还是后装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表现。在汽车前装市场,地平线已在高级别自动驾驶、辅助驾驶(ADAS)、多模交互等方向斩获多个国家的客户的前装定点。在今年3月初,长安发布搭载征程二代的全球首款智能人机交互SUV——UNI-T,并将于6月正式量产上车,这意味着地平线正式迈入车规级AI芯片的前装量产元年。今年地平线征程二代在L2/L3自动驾驶领域将会有多款前装量产车落地。

  在汽车后装市场,地平线的商业化落地亦在加速推进。目前,地平线已同包括首汽约车、SK电讯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出行服务商、运营商达成合作,基于地平线AI芯片及算法,提供辅助驾驶、车内多模交互、高精地图建图与定位等一系列智能化解决方案,并已实现批量部署,预计未来两三年内能够部署上千万辆汽车。此外,地平线的明星产品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也得到了国内外自动驾驶厂商和 Robotaxi 运营车队的青睐,目前已在海内外赋能近千辆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

  地平线经过几年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尝试和积累,已经逐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以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和计算平台为核心,聚焦智能驾驶这个核心应用方向,底层赋能,为产业提供具备极致效能、全面灵活的赋能服务。

  《中国经营报》:在这些背后,地平线当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余凯:就我个人感受来说,地平线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在于我们比较年轻,企业文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文化,把文化转化成每天点点滴滴的组织行为规范、流程、质量控制,这些都需要时间。我们当前核心的挑战是,怎么把企业打造成有质量的企业,坦率地讲,目前离我们的目标差距还是蛮大的。我是技术背景出身,科学家的创新是技术的创新,而企业家的创新一定是面向市场的管理的创新。管理是驱动一群人去研发面向市场的产品,怎么去驱动这样一群人,让他们有自发永恒的动力去创新和面向客户,需要整合组织、管理、文化、制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是很具挑战的。

  “短平快”的生意没有“护城河”

  《中国经营报》:疫情后的市场会不会对自动驾驶的需求扩大?为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