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写入新代码的大众汽车集团(3)
时间:2019-12-02 20: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方向已经确定,OEM 必须从硬件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方向发展,但节奏仍是艺术。慢了就无法赢得服务业的竞争,这里面显然存在着机会窗口。快了则可能成为试错途径上的路标。 「移动服务正在改变汽车的技术结构和成本结构。汽车不再仅是私人所有,像以前那样人们付钱然后拥有汽车。您将更多关注总体拥有成本,以服务的方式出行以及自动驾驶功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采购负责人 Stefan Sommer 博士说。 极客公园总裁张鹏与 Stefan Sommer 博士的访谈视频 但至少在今天,我们并不能判断谁才是未来那个真正重新定义出行的人。 迪斯博士认为,像 Uber 这种提供共享出行服务的公司,它们的增长是有限的,在公共交通领域,Uber 和 Lyft 大概占到了 5%~7% 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城市拥堵的问题,它们很难再继续部署新的车辆,市场已经趋近饱和。 与此同时,迪斯博士给极客公园分享了一个数据:大众在欧洲投资了一些提供共享出行服务的公司,也认真研究了 Uber 这样的企业,但这些公司的利润潜力并没有外界猜测的那么高,最终在竞争中,平台很可能只能拿走司机 10% 的收益。 当这些出行公司本身的不能够完成商业闭环去独自前进的时候,它几乎不可能推动行业实现变革。就像很早布局的戴姆勒、宝马最终也只能相互合并共享汽车公司以减少损失。在那些技术快速变革的产品和服务领域,同样需要一个成功的新商业模式,这样才能推动技术向前发展。 「出行服务增长了吗,是的,共享增长了吗,是的。未来 10 年行业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吗?可能不会。」迪斯博士说,「但我会对技术持积极态度,技术将给汽车带来巨大变革。」 所以移动出行也许是一个对的事,但现在并不是一个对的时间。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创业公司 MOIA,在测试纯电动的移动出行服务,但它并不是要在世界各地提供这样的服务,而是为了确保了解这种系统,而更好地保证与现在的一些主流出行公司保持合作。 那么对于大众汽车集团来说,现在既是对的事情又是对的时间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电动化。 从 2016 年「2025 战略」到 2017 年「Roadmap E」,到现在的合作共建电池工厂,大众汽车集团制定了清晰的电动化战略,到如今它已经三次持续加码投资。
大众汽车纯电动汽车 ID.3 在 Zwickau 工厂的批量生产 | 官方图片 据悉,2018 年 11 月大众汽车集团即宣布 5 年内投资 440 亿欧元用于电动化等未来领域转型;今年 3 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原计划的 10 年发布 50 款纯电动车提高到 70 款,将相对应的产能布局从 1500 万辆提高到 2200 万辆。 今年 11 月,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上通过了集团 2020 年-2024 年的进一步投资计划,大众汽车集团将投资 600 亿欧元用于混合动力、电动出行和数字化等未来领域的转型发展,其中 40% 的投资将用于工厂改造和研发生产,与之前的计划相比增加了 10% 的投资;在仅电动汽车研发和改造领域,大众汽车集团就计划投资近 330 亿欧元。 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也修改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计划,目前计划到 2029 年将推出 75 款纯电动车,近 60 款混合动力车。到 2029 年,大众汽车电动车销量将达 2600 万辆,混合动力车销量近 600 万辆;到 2029 年将有近 2000 万辆的电动汽车在大众汽车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MEB 的基础上生产,近 600 万辆电动汽车则使用大众的 PPE 平台。而纯电动车 ID.3 也仅仅只是大众的一个开始而已。 迪斯博士说,「我们在未来五年里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大幅度提高公司发展速度。」这样大的集团势能将再一次在电动领域得到释放。「电动化改变了汽车的价值链,使我们三分之一的供应商发生了变化,也改变了人们驾驶汽车的方式。」Stefan Sommer 博士说。 马斯克也在推特上评论说:「迪斯博士对于电动化所做的事情比任何大型汽车制造商都要多。这是对世界最好的选择,我支持他的价值所在。」 所以无论是针对移动出行还是电动化、数字化,这在外部看似是一场集团军的「冒险」,但在大众汽车集团内部也许则是对下一个十年的精准判断。 汽车行业一直是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行业。智能手机的使用期限一般为一年半左右,所以每 18 个月就会有一款新产品问世。传统意义上汽车的产品生命周期是 7 年左右,所以每隔 7 年才会进行一次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