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疫情将如何影响中国车市?
时间:2020-01-31 23: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2020庚子年伊始,本该是家家户户喜迎新春的日子,然而全国却被笼罩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阴霾中。截至1月28日下午8点,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消息,全国累计报告确诊新型肺炎病例4629例,死亡106例。 镜头仿佛一下把我们拉回到2003年“非典”来袭的日子。在经济、民生等多重重压之下,中国车市将面临怎样的影响?汽车产业链应该如何应对?汽车之家总结了大家最为关注的五大问题,采访了数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来听听他们的分析。 受访对象: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崔东树(左一)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会长 李金勇(左二) 德勤中国汽车行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 周令坤(左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黄浩(右二) 成都三和企业集团董事、执行副总裁 陈全(右一) 专家对疫情之下中国车市的十大预期: 1、本次疫情将造成生产受阻、汽车供给不足、经销商营销活动难以开展、部分居民节后购车放缓。 2、疫情过后私车购买热情将提升,人们对于网约车的依赖性有所减弱。 3、首购群体刚需性购车或将提前,改善性需求如豪华车的增长变化不大。 4、疫情对SUV、轿车的销售,以及中西部市场汽车销售有一定促进作用。 5、出于对客观规律的考量,主机厂对于经销商的非理性冲量诉求将会下降。 6、此次疫情会对汽车销售产生一定积极作用,但不会延续非典时期的高速增长,保守估计销售总量难与2019年持平。 7、此次疫情可能成为更积极财政政策、央行降准和降息的一个催化剂,但对长期宏观政策影响不大。 8、汽车相关消毒和过滤设备在未来阶段有望畅销。 9、汽车产业链的企业将更加注重服务体验提升、员工健康教育、降本增效以及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10、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风险防范越发重要,疫情期间以及疫情过后如何恢复生产、恢复销量计划更是一大挑战。 1、本次新型肺炎疫情将对汽车行业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 崔东树:本次新型肺炎疫情势必对全国的经济造成影响,同时也牵动着整个汽车产业。从负面来讲,首先是生产受阻,湖北等部分地区的汽车生产产业链暂时停止,导致汽车供给不足;其次是经销商、4S店营销活动难以开展,团购等聚集性活动被迫取消;第三是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导致部分居民的节后生产经营性购车放缓。 正面的影响是私车购买热情提升,原来指望网约车解决出行的想法被动摇。 李金勇:持续的疫情或导致年后上班延迟,消费者不敢到4S店购车,甚至对于今年四月份的车展或造成推迟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是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公交系统对于疫情的传播是非常严峻的一个场景,会让更多人选择购买私家车。 周令坤:从负面来看,因疫情影响时长的不确定性,全国范围内的人员限制流动和隔离、车流受阻、物流不畅,均不利于企业组织人员复工、落实今年排产计划。其次,因开工滞后、交通阻隔,整体消费预期悲观,不利于大宗消费品的零售表现。但从正面来看,短期内公共交通出行受阻,可能刺激消费者购买私家车,但影响有限。同时,对于疫情的捐助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黄浩:介于事物的两面性,短期之内虽然会影响汽车交易,但长期刚性需求一定会释放。传染性疫情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地铁公交甚至网约车等公共交通有恐惧心理,因此对私家车需求会起到一定的刺激,加速或提前消费者的购车计划。尤其是在“打车难”的春运期间,人们对于网约车的依赖性遭到了一定的打击。 陈全:灾难既是对人类过去错误的惩罚,更是给人类纠正错误提供的契机。眼下正是企业加强思考、提高管理水平的好过渡。通过这个教训,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会减少,而是更多地尊重客观规律,主机厂的非理性冲量诉求也可能有所缓减。出行用公共交通少了,私家车需求多了,疫情过后的购车需求肯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