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BMW卓越城市|张宇星谈互联、终端与城市边界

审视不同的城市边界,会看到城市的各种理想。

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边界,所指的是对应行政级别的管辖范围,以及城市建成区、增长边界等。实际上,结合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大城市正在联通更多周边城镇,其影响力的边界正在扩张。而在现实的城市运作中,城市网络可能并不依附于空间存在。另外,边界有时意味着最为活跃的生态系统,比如河流。而人们也时常体会到由社会分异或权属而生的边界感。

如何看待这些城市边界?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等,未来这些边界将如何演变,以何种方式存在,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我们又可以由此而做些什么?我们希望,通过BMW卓越城市讲堂,带来一场头脑风暴。8月27日上午9点,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澎湃新闻、宝马中国联合主办的这场思想讨论活动,将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举行。报名二维码见文末。

BMW卓越城市|张宇星谈互联、终端与城市边界

趣城工作室创始人、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张宇星认为,互联网、人工智能和高速交通正在推动万物互联互通,人们的工作、生活、出行、交流方式都受其影响。“现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需要寻找到一种新的空间模型。”张宇星说。

某种意义上,中国40年的高速城市化过程,是土地经济主导的。但在张宇星看来,如今空间经济消解了土地经济遵循的距离连续衰减规则,呈现出“离散化、去中心化”特征。

他认为,空间经济与交通无关,与规模无关,与功能无关,它是一种脉冲曲线,可以随机分布在区域以及城市的所有地点。即,“空间经济可以使土地空间的潜在价值在地理上均匀分布,这种情况特别发生在交通相对均质化的城市和地区,当可达性不再成为人们选择出行地点的最重要因子之后,空间本身的吸引力价值就开始凸显出来。”

BMW卓越城市|张宇星谈互联、终端与城市边界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史阳琨拍摄于上海。

澎湃新闻: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土地经济理论出现了哪些不适用之处?

张宇星:
土地经济原理,在时空轴上,是一个波浪式聚-扩散的动态过程,意味着必须把资源先中在主要区域(比如特大城市、城市中心区等),然后通过阶段性的要素扩散,带动周边地区依次发展,最终共同把蛋糕做大。

土地经济发展到今天,存在着诸多缺陷。比如,抽水式的城市发展与更新,存在先天性系统伦理问题,为了维持自身城市的更高等级,就必须对更远地区进行能量抽取;其二,增量式的城市发展与更新,存在先天性经济耗散问题,为维持能量输入-输出循环,须以更多填充、更大规模进行空间修复,当规模总量与功能内核不匹配时,就会出现空心化危机;其三,绅士化的城市发展与更新,存在空间对社会的异化问题,为维持土地经济意义上的质量和品质,就须对社会空间进行提纯与排异。

随着土地经济的成本急剧上升,土地经济的边际效益下降,交通、功能、容积等边际条件的提升,已不能带来等当量的经济增长收益。同时,互联网虚拟空间整体上替代了土地抽象空间的诸多功能,诸如移动办公、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已经使城市变得越来越 “无用”,土地经济正在面临普遍性的衰弱。

从土地经济走向空间经济,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所谓空间经济,是指空间独特的品质产生了价值,并吸附人和产业,是通过在真实三维空间中创造出符合人基本身体属性的各种特质,用空间本身来吸引人,从而激发衍生出一系列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当然,在现阶段,空间经济还不可能完全取代土地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呈现为“双操作系统”状态。

澎湃新闻:空间经济如何使城市产生吸引力?这中间将发生哪些改变?

张宇星:空间经济使城市产生吸引力,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效应:一是场域效应,指身体能感知到的差异性信息集中场景,场域包含了物理空间与人类活动,它会成为吸引人到达现场的核心力量;二是互聚效应,身体交往是互联网虚拟交往所无法替代的原始交往形态,而三维空间是促进身体交往的重要媒介;三是微积效应,人与空间的真正对接点,一定是符合身体独立性需求的微小单元,大量微粒聚合组织在一起,就会形成吸引人的独特区域。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