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对汽车产业的颠覆之路(3)
时间:2020-03-03 06: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特斯拉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之后,逐渐开始规划全球化发展战略,此时的它特别需要在世界领域找到同时具备以下所有因素的地方:人工成本低、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备、秩序稳定、优秀人才集聚、供应链体系完整和庞大的潜在市场。而综合这些因素之后的最优解,显然就是中国了,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拥有极其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供应体系,上海临港也是我国六大汽车产业群之一,集聚着大量优质的汽车零部件和科技研发公司。特斯拉的入驻既可以背靠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与其他车企合作共赢,也可以极大地缩减产品运输成本;与此同时,这里有着众多经验丰富和成本较低的技术人才,既能快速满足特斯拉大量人力需求又能节省成本。除此之外,上海政府也给与特斯拉巨大的支持,从银行贷款、税收、土地到资质审核的绿色通道等各种优惠政策,这也是为什么马斯克会由衷的说出“感谢中国政府”这句话了。由此可见,特斯拉的确很需要中国。 此时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会敞开怀抱迎接特斯拉呢?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需要特斯拉这条“鲶鱼”来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鞭策国产车企推陈出新。 中国早在2009年就已启动过“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并且计划三年完成,但最后效果一般;随后通过对该项目的反思逐渐颁布和完善新的发展规划,一方面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也给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大力补贴等扶持手段,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盛极一时。 紧随而来的就是大量骗补贴的现象,企业无心研发产品,一心只想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国家补贴,于是近几年相关补贴逐渐退坡甚至取消,此举既清洗了一部分市场,也迫使想好好干的企业技术创新。但就目前来看,国内整体技术水平远低于国外,部分之前的明星车企也长期停滞不前。 在这种局面下,中国政府引入了特斯拉这条“鲶鱼”,在强壮的竞争对手面前,中国车企要么选择革命、不断提升产品性能,要么安于现状逐渐被市场淘汰。不过从整体来看,“鲶鱼”的入水将会逐渐激活整个市场,最终利大于弊,咱们可以拭目以待。 2.特斯拉的到来将给整个产业链打上一针强心剂。 特斯拉官方曾表示,目前中国工厂生产Model3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为30%,预计2020年底将实现零部件100%国产化(从海外供应商的中国工厂采购也属于国产化)。 要知道,特斯拉对于零部件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众多国产供应商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以期在竞争中胜出,这将有益于整条国产零部件供应链的进步;与此同时,一家可以为特斯拉供货的厂商,经过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未来也可以为比亚迪、蔚来、吉利等国产新能源车企供货,这将提升国产车企的整体工业水平;而更高质量的整车制造商又可以反哺整条产业链,最终实现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中美博弈的神来之笔。 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已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不同领域展开过多次交锋。美国总统特朗普从刚上台时就一直倡导“制造业回流”,要改变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现状,而经济全球化使得美国资本、技术、产业和就业纷纷迁离,中国由于廉价劳动力和产业集群等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国之一。 在特朗普的恩威并施下,富士康、LG、三星、英特尔等行业龙头纷纷在美国投资建厂,而汽车作为制造业的重中之重,当然也受到特朗普的特别关注;他曾左手威胁丰田、现代,右手炮轰福特、通用,最终致使众多跨国车企纷纷在美加大投资。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的特斯拉,在美国却遭到所有汽车经销商的排斥,原因是特斯拉的直营模式想甩掉经销商这个“包袱”。毋庸置疑,美国是一个汽车大国,而当地的汽车经销商已经形成了一股极具影响力的“行业势力”,同时美国还有一些州的法律是禁止汽车制造商直接销售产品的,因此特斯拉陷入了长期官司缠身的困境,与各种监管部门和汽车经销商的斗争从未停息。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市场环境显然更有利于特斯拉的发展,而新能源汽车制造龙头也成为值得中国拉拢的对象,如果未来能够证明中国的土壤更适合特斯拉等新兴行业的发芽,那么将会吸引更多的制造业来中国投资设厂。毕竟制造业现在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只有制造业强大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更有底气。 三、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的“三步走”战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