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为人民的理论,是为了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是最无偏见的、大公无私的真理。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在马克思主义所判定的当今时代,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人民,马克思主义正是工人阶级这个代表了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越代表人民的利益,越丝毫不掺杂任何私利,就越富有真理性。因为它突破了一切剥削阶级的私利性、狭隘性和局限性,它能够毫无保留、毫无任何偏颇地认识世界。马克思指出,马克思主义“真正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5页)。恩格斯也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页)资产阶级及其理论辩护士拒不承认其理论的阶级性,鼓吹超阶级的、全民的、普世的价值理念和理论形态,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的骗人把戏,是剥削阶级永远统治人民的需要。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理论都是该理论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者公开承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其阶级性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人民性是高度一致的,而不是像资产阶级理论那样两张皮,挂着羊头卖狗肉。在马克思主义者眼里,所谓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幸福首先是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自由和幸福,工人阶级不解放全人类,也就不能最终解放自己,从而不能最后地赢得全人类的解放、自由和幸福。无产阶级只有通过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才能最终走向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人民开辟了一条通向真理的道路。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彻底地、完全地为着人民的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必定要实现大众化。所谓大众化,就是为人民所接受、为人民所掌握、为人民所运用,从而指导人民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赢得最后的解放。历史上的一切阶级的理论中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做到大众化,其他任何阶级的理论都只是为本阶级少数人所接受、所掌握、所利用,为人民大众所不齿。实现大众化,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为了人民的理论,也是为了人民而永存真理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人民的理论,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必须途径

  理论来自实践,人民是实践的主体,科学理论来源于人民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人民实践的理论,是最具实践性的真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2页)。实践是人民的实践,正是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实践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不断前行的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并保证其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始终对不断变化的现实运动保持强大的解释力和引导力,保持永存不朽的活力。人民的实践是鲜活的、发展的,不断从人民实践中吸取养分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鲜活的、发展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学说,而且其本身就是人民实践的运动、人民实践的产物,从而是人民实践的指南针。

  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时起,就将自身的理论学说植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的实践条件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的深厚基础。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内在矛盾逐渐激化,矛盾产生危机,危机引发反抗,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从此在历史舞台上展开。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运动的蓬勃展开,这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科学社会主义创造了坚实的社会条件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总结人民的斗争实践,而且亲身参加人民的革命实践,义无反顾地投入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如火如荼的人民群众实践创造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