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4)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为了人民、来自人民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依靠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真理,正在于它充分认识到并高度肯定人民的力量,正是毫无保留地依靠人民,才能让马克思主义保持战胜一切的斗志和力量。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为了人民、来自人民,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工人阶级这个代表新的社会生产力的物质力量。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实现“改造世界”的使命而必定依靠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只有教育人民群众、动员人民群众、掌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任务。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伴随着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产生,也产生了抨击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描绘了未来美好的社会,但由谁担负起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通过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手段才能达到美好社会的彼岸,它一筹莫展,找不到答案,陷于空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发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而且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工人阶级,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肩负起消灭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只有依靠无产阶级及人民大众这一最强大的物质力量,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摧毁资本主义,彻底埋葬旧社会,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318页)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产生革命的理论,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必须经先进理论的武装。工人阶级一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就会迸发出打碎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强大物质能量。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中国人民正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胜利地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地创建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在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是英雄们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分歧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2页),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正是从依靠力量上决定了其必须实现大众化。

  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动员人民、武装人民、依靠人民,为了求得自身解放而英勇斗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要实现经典作家所赋予它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2页)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及时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始终为人民立言、为人民立功,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不过时、有活力。实现大众化,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依靠人民的理论,也是依靠人民而永续战斗力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结果,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实现大众化,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化”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峰,揭示了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是科学的真理,赋予人类最伟大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这是就马克思主义最普遍的意义来说的,然而马克思主义要为不同的国家、民族的人民所接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的人民那里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实现本土化,即民族化,也就是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到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为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民族的人民所接受,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变化的时代条件的需要,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都必须为人民所接受、为人民所掌握、为人民所运用。一句话,就是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