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买矿造电芯:车企与电池厂的奶酪之争
时间:2020-04-21 16: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全球车企驰入电动化战局,竞争正不断摸向彼此的产业链深处。 11月,德国慕尼黑的气温接近冰点,车窗上凝结着一层薄冰。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寒冷的天气并不友好,它降低了电芯的活力,拉低了续航里程,成为高纬度地区普遍的痛点。 这里是宝马的大本营,在把自己集团大楼外观改造成“4节电池”后。宝马在车程二十分钟外的地方,落地了全新电芯技术中心。不同寻常的是,除了研发之外,这里还具备小批量生产电芯的能力。 宝马宣布将自行采购电动车的重要矿产原料,并将借助电芯技术中心了解电池制备的完整工艺流程,以后将带着参数标准去找电池厂定向生产。 80%电池成本在电芯,电芯80%在原材料。原本冶炼公司、电池材料生产公司、电池厂都可以通过原材料的采购与销售差价赚取利润。 当消费者自己带着新鲜的鱼找大厨加工时,饭店的赚取的往往只有公开而微薄的加工费。当宝马左手有矿石,右手开始研发技术时,是否会自己建电池?而电池厂又是否会沦为代工厂呢? “头部车企对供应链往往有自己的主张。”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对出行一客表示,巨头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行业趋势、知晓核心供应链的潜能究竟几何,以便在日后竞争上留足后手。 这样看来,整车厂更多想要的还是技术掌控欲、供应安全性和价格话语权,在电动化的大势中,正试图向核心技术伸手的整车厂仍有自己的边界。 没打算自产电池 “只晓得原料,不懂工序,做出来的蛋糕不会好吃”。在试制中心集成生产供给副总裁UdoHaenle看来,宝马必须要懂得电池的生产工艺,才能更好地向电池厂提需求,进而知晓电动车的未来。 伴随全球的节能减排压力,电动车消费换挡提速。这使得头部电池厂地位超然,不但利润空间丰厚,且话语权颇高。一位中国大型车企研发人员对出行一客坦言,为了拿到某头部电池厂的货,往往得提着钱箱去谈判。 除了电池供货的压力,动力电池技术犹如处在黑箱当中,这对于要下重金投入电动车研发的整车厂来说如坐针毡。 要想搞好电动化就必须弄懂电芯。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OliverZipse)宣称,借助电芯技术中心,BMWi3的现款电芯将在2030年实现能量密度翻番,加大纯电续航里程。 出行一客在电芯中心参观发现,其具备的小型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极高,涵盖了动力电池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工程师普遍十分年轻。 据了解,这座电芯技术中心共有200名员工,他们来自研发、生产的不同部门,共同调试电信原料配方,降本增效。同时,还要掌握电池力学和电芯设计能力,进而反哺整车的生产制造。他们试图未来直接向电池厂下达技术参数,让对方定制化生产。 生产环节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在部分需要极度干燥的生产环节,穿着防护服的生产人员必须每隔两小时出来休息一次,以避免劳动伤害。 全球车市遇冷,赶上新技术研发到处要钱。宝马集团拟在2022年底前实现120亿欧元的成本优化,以便转型成为灵活的科技企业。因此,建设电芯研发中心2亿欧元,并不算一笔小投入。 这笔买卖有一定道理。80%电池成本在电芯,电芯80%在原材料。电芯技术对电池的性能和成本都有重要影响。宝马需要借助研究,掌握不同场景下的电池技术和材料需求。 动力总成开发高级副总裁GerhardKurz告诉出行一客,通过电芯原型的小批量生产,宝马可以分析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并深化宝马对于电芯生产过程的管理能力。然后,凭借宝马掌握的知识,可以委托宝马的电芯供应商选择电池材料,并按照宝马集团的具体要求生产电池。 如今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首单动力电池业务,就源自华晨宝马。据称,宝马集团研究电芯至今已有逾10年的历史,当年曾向宁德时代提供了800多页纸的动力电池生产标准。 具备小规模生产能力的电芯中心,让外界猜测宝马牌电池是否即将正式量产? 对此,包括齐普策在内的宝马集团相关人士均对出行一客表示,宝马现阶段和供应链关系好得很,没打算自制电芯,以后则看市场需求。 “就好像袁隆平不需要自己去种水稻吃。”一位在工信部相关智库工作的新能源领域专家对出行一客表示,在电芯前瞻研发水平上,像宝马、丰田这样的全球巨头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极深。 不过,也有国内领先电池企业负责海外业务的中层告诉出行一客,谁的技术厉害就听谁的,电池厂在电池研制方面还是很专业的。 宝马要试制电池就要采购一定的原材料。 买矿:锁不了价,锁得了量 12月12日,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002460.SZ)公告称,公司与宝马集团签订了5年的锂供应合同,预计总额达5.4亿欧元。 (责任编辑:admin) |